營養均衡對寶寶的作用營養均衡是寶寶生長發育的基礎寶寶正處于生長發育的旺盛期,膳食中營養物質的均衡與否對他們非常重要。
由于寶寶生長迅速,新陳代謝旺盛,他們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比成人多,如果供給不均衡,就可能會影響其生長發育,而且還可能使抵抗力降低,易患疾病。
營養均衡可減少營養性疾病發病均衡的營養可促進體格生長和智力發育。營養不足可導致生長遲緩、體重不增,甚至發生營養障礙和缺乏;營養過剩則又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等小兒“富貴病”。
如何保證寶寶營養均衡?
在孩子的嬰兒階段,為了保證讓他吃得好,攝取和享受多種食物帶來的營養,媽媽們應注意:
1、適時增加輔食嬰兒從出生4 個月起應開始添加輔食,6 個月起逐步增加輔食的數量、濃度和品種。6 個月的嬰兒可以吃軟飯、泥狀和半固體食物,也可以吃一些肉、魚、蛋等動物性食物,并幫助嬰兒補充微量元素;8 個月的嬰兒可以吃“手指”食物,如手指餅或其他低糖低鹽餅干等;12 個月的嬰兒就能吃一般家庭的普通食物了。
TIPS :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輔食喂養的次數應該增加。6-8 個月每日應喂輔食2-3 次,9-11 個月增加到每日3-4 次,12-23 個月時可適當增加一些其他食物,如水果、帶花生醬的餅干等等,每日1-2 次。
2、適時增加硬食有些父母擔心嬰兒沒有牙齒,咀嚼能力不強,經常給嬰兒喂一些稀飯、面湯、米粉之類的食物,這些食物對于嬰幼兒來說,不是不能吃,只是所含水分多,能量低,不含鐵、鋅、鈣等營養素,長期這樣食用,勢必造成嬰兒營養素缺乏。
TIPS :要為嬰兒提供理想的食物,就必須改進烹調的方式。如:做稀飯時少加水,做面湯時混入固體食物(豆、肉、蛋、菜等),以增加稠度;同時還要盡量保證每日攝取適量的乳制品、深綠色蔬菜、橘紅色蔬菜、水果、植物堅果(豆、芝麻、花生)、脂肪、糖等食物。
3、適當增加動物來源性食物營養學上將食物分為植物來源性食物和動物來源性食物,二者營養成分有所區別,尤其在嬰兒容易缺乏的一些營養素( 如鐵、鋅、硒和維生素A、D) 含量及其生物利用率方面的差別很大。
雖然植物性食物中也含有較多的鐵、鋅和一些維生素,但因含有較多的植酸、纖維素等,阻礙了營養素的吸收利用。比如:菠菜中的草酸,可以與鈣、鐵、鋅結合,生成不易被人體吸收的草酸鈣、草酸鐵、草酸鋅,如若長期食用,容易導致相關營養素缺乏。
TIPS :要預防缺鐵性貧血和其他微營養素缺乏的發生,就應在嬰兒的食物中適當增加動物來源性食物(包括蛋、奶)的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