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新媽媽的“怪情緒”

  母親愛孩子,這是人的天性。可為什么有的新媽媽看到孩子反而覺得討厭?這種“怪情緒”從何而來?是產后抑郁癥?是缺少愛心?


  新媽媽們困惑不已,周圍的人疑竇重重。讓我們和新媽螞們一起揭開“怪情緒”的種種疑問。


  當一個小生命呱呱墜地,新媽媽的生活便隨之發生一系列的改變。身體的不適,家務的增加,夫妻關系的改變,哺育嬰兒的辛苦,這一切或多或少會給初為人母的新媽媽帶來壓力,從而產生焦慮,煩躁,委屈,抑郁等等負性的情緒。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做心理投射。所謂的心理投射是指一種個人的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態度,愿望,情緒等投射于環境中的事物或他人。這是種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心理現象,也是心理分析的重要基礎。


  對于新媽媽來講,她所遭遇的困難和挫折最直接,外顯的因素就是寶寶的到來。于是,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生命就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些處于困境中的媽媽負性情緒投射的對象,因此媽媽的直接感受就是,她討厭這個小家伙。


  3個原因讓新媽媽無法自拔


  產后出現一些不愉快,不適應原本是正常的。但若這種負性情緒長久持續并投射到了寶寶的身上,則要引起重視,—般來講下面三個原因讓新媽媽無法自拔。


  1.“蛋殼心理”


  據調查,新媽媽的年齡大多在20-27歲左右。這個年齡段性有一個普遍的心理現象,叫做“蛋殼心理”。“蛋殼心理”的主要特征就是比較脆弱抗挫折能力較差。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這個年齡段的女性普偏生活條件較好,對于那在家庭中總是處于被照顧,受保護的角色,并且自身沒有承擔過比較重的責任的人來講,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其應對能力也會比較弱。在這樣一種心理背景下,一些新媽媽便會長久地被產后負性情緒所籠罩。


  2.家人支持的缺乏


  寶寶的降生關乎整個家庭。在這個階段,不僅新媽媽面臨新的生活家,庭中其他成員也面臨新的局面,每個人的角色定位以及彼此的關系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這種錯綜復雜的變化中,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對于新媽媽適應產后新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的家庭中,因為寶寶的到來,丈夫便一下子把原本投入到妻子身上的愛轉移到了孩子身上,妻子在產前和產后會形成極大的心理落差,有的家庭中存在著重男輕女的觀念,由于生了女孩,新媽媽成了家庭中受排斥,非議的一個人。愛在一個家庭中自然流動是家庭和諧的基礎。愛與鼓勵的缺失往往是新媽媽無法走出困境的原因。


  3.沒有做好迎接新生命到來的準備


  在生產之前,你是否通過閱讀書,刊講,座觀摩等途徑.學習育兒知識和技能,如喂奶,洗澡.換尿布,抱嬰兒等?你是否對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規律,常見病痛防治及安全防范有一些了解?這些都直接關系到新媽媽適應新的生活。除此之外,新生命的到來也給家庭經濟帶來了新的負擔,生活的壓力也是造威新媽媽產后不適應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