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四點原因

  語言發育遲緩也稱發育性語言表達障礙,是指小兒語言發育明顯落后于同年齡孩子的語言發育水平。一般認為,18個月不會講單詞(如:爸爸、媽媽),30個月不會講短句就屬于語言發育遲緩。


  專家表示:一般這類問題是由于語言功能發育障礙所致,而不是智能發育不良、聽力缺損或腦器質性病變所引起。


  語言發育延遲的患兒在學話時,就表現出明顯的語言缺陷,有時只能發出一些單音,但不能組成詞,也記不住普通的詞,他們的詞匯十分貧乏,不能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自己所要求的東西。這樣的孩子容易情緒煩躁、愛哭,對學習語言興趣差,不愿學說話,但對語言的理解力正常。1歲半左右能理解他人所給的簡單命令,如讓他指或去拿取某種常見東西可理解并付之以行動,但有一部分患兒不能理解簡單的命令,不能根據大人的語言要求指出或拿到某種物體。患兒能聽到聲音,卻對語言無反應,但給以手勢或在看電視時有情緒反應。這類患兒入學后有明顯的學習困難,主要是閱讀困難和計算困難,常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語言發育延遲的原因


  主要由以下四個方面造成:


  ·遺傳因素:例如:腦損傷或腦功能不足等;


  ·缺乏訓練:特別是在口語學習關鍵期1-3歲時未進行適時語言訓練;


  ·過于溺愛:不用孩子開口,只要他手一指,父母馬上心領神會地立即給予滿足;


  ·他人照看:由于缺乏科學育兒知識,祖輩或者保姆只管寶寶的吃飽喝足或不生病,很少與孩子用語言進行感情交流,使孩子失去了語言學習的機會。


  貼心提示:


  一旦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同齡孩子語言發育得慢,就應盡快帶他去醫院檢查。如果僅是由于個體差異而說話晚一點,2歲以后才慢慢說話,智力發育及其它方面均正常,父母就不必驚慌。只要及時加強語言訓練,隨著年齡增長孩子逐漸會獲得語言能力。但如果是因孤獨癥、選擇性緘默癥、精神發育遲滯、聾啞癥等疾病引起,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防治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對策


  ·語言強化訓練,從模仿開始


  孩子學習任何本領都是從模仿開始,語言也不例外。因此,父母應多與寶寶說說話。在對話中,寶寶就會盡力模仿著自己的的語言發音,如果孩子說話,父母就應給予他贊許。另外,專家告誡父母:少些“心有靈犀”,一旦孩子有需求,就要鼓勵他說出來。


  ·多些刺激,促使孩子開金口


  例如:鼓勵孩子叫“媽媽”,如孩子不喊,媽媽應微笑點點頭,如再不喊媽媽仍得耐心地用微笑點頭以示意,最后,孩子突然喊“媽媽”了,就應熱情地擁抱或親吻孩子。這樣,就會使孩子體驗到喊“媽媽”得到的疼愛,調動起說話的興趣和積極性。


  ·走出家門,豐富孩子的生活


  多接觸社會和大自然會使孩子的生活豐富起來,眼界開闊了,見識廣了,自然就有說話的要求了。如果再配合語言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相應地得到很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