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叫“不干不凈,吃了沒病”,這在今天絕對行不通。入口的東西不清洗,攜帶細菌是小事,還有病毒、殘留農藥、化肥等等。別說清洗,有些人恨不得蒸熟煮爛才肯食用。特別是有孩子的父母們,對衛生條件非常警覺。
但不讓兒童接觸細菌,對孩子成長也沒好處。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兒童如果過分講衛生,長大后患病的可能性會增加;如果讓孩子們稍微“臟”一點,孩子成年后對某些疾病會有更強的抵抗力。
研究小組對3327名在1980年出生的菲律賓兒童進行了跟蹤調查。研究人員細致地觀察了兒童身處的環境和衛生條件,如他們身邊是否有牲畜或寵物等,并對比了受調查兒童體內反應蛋白的增加情況。反應蛋白是人患炎癥時在血清中含有的蛋白,健康人的血清中很少有反應蛋白。研究發現,調查對象在兒童時期的確比美國兒童更容易感染疾病,但一旦成年,他們血清中的反應蛋白卻比美國同齡人少得多:調查對象每立升血含0.2毫克反應蛋白,美國人則平均每立升血含1.5毫克。血清中含反應蛋白較多,會增加患心血管病的風險。
研究小組組長麥克戴德指出:“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來防止兒童感染細菌,但同時,我們卻剝奪了孩子自身抗擊外部細菌侵犯的能力。”人的自身機制可以設法保護自己,這種機制就是在不斷同細菌作斗爭的同時產生、成長、壯大的。到成年時,其體質就可以防御外部細菌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