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媒介中得到什麼

  許多研究說明,在兒童不同的年齡階段,媒介的影響是不同的。兒童心理學指出,兒童成長過程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根據兒童媒介接觸的特點,我們將兒童的發展階段分為三個時期: 


  1、嬰幼兒時期 


  一些實驗和追蹤調查表明,在擁有電視機的現代家庭中,絕大多數嬰兒出生兩三個月就開始看電視,最初是無意識地掃一兩眼,稍大些會注意電視畫面。1歲左右的嬰兒看到有趣的畫面會笑,或者隨著音樂手舞足蹈。1歲半左右的嬰兒已能自己開電視。2歲嬰兒對電視有了連續注意。到兩三歲時,他們可以辨認他們熟悉的或感興趣的事物,由此形成了最初步的選擇能力。這時的兒童常常要求父母講他們熟悉的故事,對某些電視畫面如嬰兒、兒童、動物、飛機、火車、輪船等表現了較穩定的興趣。
 
  在這個時期,兒童接觸的主要媒介是電視。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經驗的積累,兒童對電視的注意和理解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美國的一項心理實驗說明,5歲兒童可以一邊看電視節目,一邊玩玩具,但并不影響他們對電視片的理解。這種有效地分配注意的能力也表現在兒童聽故事的活動中。在父母讀故事的過程中,兒童可能注意其它事物,如玩玩具等。父母往往以為兒童不在聽了,但當父母停止說話的時候,兒童會馬上問:“小熊后來怎樣了呢?”美國的一些實驗說明,由于兒童電視經驗的積累,兒童3~5歲時,已能較好地理解“蒙太奇”。
 
  在這樣的基礎上,電視對嬰幼兒的心理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①促進兒童的語言學習,擴大兒童語匯。嬰幼兒時期是兒童語言獲得期,兒童的語言學習包括對一系列聲音的識別、再認和重現,以及對語法規則的理解等。電視以其標準的發音,悅耳的音樂和生動的畫面為兒童提供了大量的聲音的識別、再認和重現的機會,經過模仿和理解,兒童獲得了語言。美國學者艾萬斯(1955)曾考察了60所幼兒園電視教育的效果后宣布,電視對嬰幼兒的一個最顯著的效果是迅速增加了他們的詞匯。其他研究者的研究也說明,在相同智力水平的兒童中,看電視多的兒童的語言和詞匯使用水平顯著高于看電視少的兒童。
 
  ②培養兒童的認識事物的能力。許多人認為嬰幼兒看電視只是圖像進入兒童視野,但1987年日本“電視與嬰幼兒”研究小組腦電波實驗說明,嬰幼兒看電視的過程也是認識事物的過程。
 
  ③認識社會角色和學習相應的行為規范。如果沒有電視,兒童認識的社會角色是有限的。閱讀可以提供兒童未接觸到的社會角色,但兒童對角色的認識是以想象為基礎的。閱讀可以提供兒童未接觸到的社會角色,但兒童對角色的認識是以想象為基礎的。電視使他們看到了“真正”的而不是想象的、從來接觸過社會角色:教授、偵探、警察、律師、醫生、美國人、法國人、古代人等,并且初步了解了每一類人的行為規范的特點。兒童通過模仿社會角色來體驗各種行為規范。在游戲中,他們是偵探、警察、教授等。作為中介,電視將兒童與社會聯系起來。 


  2、童年前期 


  童年前期指兒童在小學一、二、三年級時期,年齡約6~10歲左右。
 
  從嬰幼兒期到童年前期,兒童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即開始進入學校受正規的有系統的教育。學習,成為兒童日常生活的主導活動。因參加系統的學習,兒童對社會生活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的需求大大增加。學校的課程和新的集體生活既給兒童解釋了許多問題,又給兒童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因此,兒童潛意識地渴望媒介接觸。但兒童使用媒介的目的不是有意識地學習,兒童常常在享受媒介的無意之中,了解了大量的社會生活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
 
  童年前期兒童接觸的媒介主要是電視和連環畫。電視成為兒童日常生活中的一個主要的娛樂工具。這時,父母幾乎停止了為兒童的閱讀,兒童開始自己讀連環畫,來滿足“聽故事”的需要。偶爾,兒童隨父母或學校去看電影,但很難區分電影和電視的差別,如果不是成人帶他們看電視,他們一般不進電影院。在家里,他們擁有電視機,完全可以代替電影的功能。如果兒童家長有聽廣播的習慣,其子女很自然地開始接觸收音機。 

  和嬰幼兒期相比,兒童的選擇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嬰幼兒的選擇是根據兒童有限的媒介經驗進行的。進入小學后,兒童大致了解了媒介可以為他們提供的內容的范圍,了解了哪些書籍可能是有意思的,哪些可能是沒意思的,了解了廣播、電視的時間限制。這樣,他們學會了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選擇,大大提高了選擇的準確性,即選擇更符合自己的即時需要。童年前期的兒童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景:當一部電視動畫片播完后,他哭著要父母“把米老鼠找回來”。他們會和家長商量,根據他們喜愛的電視節目或廣播節目的播放時間來安排自己的生活。無論選擇何種媒介,他們的主要媒介興趣在兒童文學藝術類內容,但相當一部分兒童開始與家長一起看成人片。
 
  童年前期媒介選擇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易受他人暗示和影響。這反映了兒童選擇能力的不成熟。父母的評價仍是一個重要的影響來源。兒童對電視節目和書籍的品味很大一部分由父母的品味決定。父母如果熱衷于刺激性娛樂內容,兒童無疑會成為刺激性娛樂內容的忠實觀眾。兒童會重視父母的評論,并作為自己評論節目內容的依據。除此之外,兒童受同齡群體的影響較大。他們常常不由自主地追隨小伙伴的媒介傾向。
 
  媒介對童年前期兒童的主要影響:
 
  ①電視為渴望了解社會的兒童打開了窗口。大量地看電視的兒童迅速增加了關于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施拉姆研究指出,看電視多的兒童能獲得更多的知識。特別是喜歡收看紀實類節目內容的兒童,他們從電視中傾聽重要人物討論國家大事,收看有關藝術和科學技術的專題節目,他們似乎在“親臨現場”觀察世界大事的發生。值得注意的是,兒童隨著電視進入了成人社會。廣告、成人電視劇、偵探片、武打片、歷史片、言情片開始進入兒童視野。兒童雖然不了解成人的思想關系的發展變化,但對人物的外部關系和事件的外部變化極其稔熟,由此了解了關于成人社會的表面化的知識。 

  ②連環畫和電視為兒童提供了與一定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
 
  ③媒介中的故事使兒童體驗了人類的豐富的帶有社會性的情感,促進了兒童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發展。 


  3、童年后期 


  童年后期指小學四、五、六年級時期,年齡約在10~12歲左右。
 
  童年前期與童年后期在媒介接觸上的主要差別是是否能使用印刷媒介。
 
  童年后期的兒童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注意和記憶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為兒童大量地接觸印刷媒介提供了可能。由于印刷媒介的介入,兒童不僅通過圖像、聲音,也通過文字符號來了解社會和歷史。它對于兒童的意義是:
 
  ①刺激兒童詞匯的增長。課外閱讀為兒童提供了大量地接觸生詞的機會,已有的研究表明,學習詞匯時,生詞需要多次重復并有意義地使用。兒童遇到生詞時,由于大多數詞和概念是兒童所熟悉的,他們會自發地利用熟悉的主題、概念、詞或詞匯等線索來推測生詞的意義,使生詞的意義在某種程序上與兒童原有的知識聯系起來,變成兒童知識系統中有意義的部分。實驗結果發現,閱讀量大的兒童的詞匯測驗分數高于閱讀量中等和閱讀量少的兒童。
 
  ②兒童書籍、報紙和雜志為兒童提供了適合兒童心理發展水平的知識,因而可以有效地促進兒童的發展。閱讀活動與電視活動不同。閱讀活動有效地將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分開,兒童一般閱讀專為兒童寫作的或兒童能理解的書、報紙和雜志。這些媒介的內容適合兒童心理發展水平,兒童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信息。電視活動則模糊了成人世界和兒童世界的界限,看電視時,兒童與成人一起生活在成人世界里,但由于兒童的知識背景是不完整的,而成人電視內容遠遠超過了兒童的理解水平和經驗限定,因此兒童常常誤解電視內容。在兒童沒有閱讀能力時,兒童只能大量地看電視,但在有了閱讀能力后,兒童有可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內容,從而能有效地促進自己知識的增長和社會理解方面的發展。
 
  ③刺激兒童想象力的發展。兒童閱讀印刷媒介,是一種將文字符號轉變為一個畫面或一系列連續畫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兒童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模仿性、再現性和創造性都得到了鍛煉。
 
  除了印刷媒介,童年后期的兒童開始嘗試所有的媒介:電子游戲機、計算機、錄像帶、錄音帶和卡拉OK。他們比其他年齡段的兒童接觸的媒介要廣泛,對低年級,他們具備使用一切媒介的能力;對高年級,他們有條件接觸到新興媒介如計算機、電子游戲機等,這也讓父母望塵莫及。童年后期,兒童的媒介選擇開始與父母的選擇、同伴的選擇相分離,表現出自己的個性特征。
 
  總之,就媒介知識學習、社會學習和智力發展等功能來說,媒介傳播對不同年齡的兒童有不同的影響。比如,對嬰幼兒來說,電視可以刺激他們語言的發展、詞匯的增長,但對童年期、少年期的兒童來說,由于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而電視提供的練習又遠遠低于兒童目前的水平,因此,這種影響甚微。可以看出,如果媒介提供的信息適合兒童的心理年齡特征,那么,就有可能發生有利于兒童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