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應為母乳餵養製造條件

  “世界母乳喂養周”來臨之際,美國母乳喂養委員會主席瓊·揚格·米克在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母乳喂養是我們能采取的維護女性及其子女健康的最有效保健措施之一,全社會都應為推廣母乳喂養積極創造條件”。


  米克介紹說,眾多科學研究表明,母乳喂養對女性及其子女的健康都大有裨益。例如,母乳喂養的嬰兒患腹瀉、呼吸系統疾病、某些慢性疾病乃至猝死的幾率都低于用奶粉喂養的嬰兒;進行母乳喂養的女性患乳腺癌、卵巢癌以及心臟病、糖尿病的風險也低于不進行母乳喂養的女性。因此,女性應積極用母乳喂養孩子,但這也離不開社會的支持。


  對于一些職業女性因工作而無暇進行母乳喂養,米克表示,這需要采取激勵措施,鼓勵雇主為母乳喂養提供便利。雇主應意識到,這么做事實上可減少為職業女性及其子女支付的醫療費用,曠工情況也會減少。


  今年6月11日,來自紐約州的眾議員卡羅琳·馬洛尼及俄勒岡州的參議員杰弗·馬克雷在國會山表示,將提交一項旨在促進母乳喂養的法案。這一法案要求對1964年通過的《民權法》進行修訂,以確保職業女性不會因在工作場合喂奶而被解雇或受歧視。法案還要求擁有50名雇員以上的公司提供可進行母乳喂養的私密空間;制定吸奶器質量標準;為企業提供稅收刺激,鼓勵它們開展母乳喂養支持項目等。


  米克表示,目前美國已有40多個州制定了相關法規,維護女性在公共場合哺乳的權利。


  米克表示,社會可以采取的其他推廣母乳喂養的措施包括:讓女性和她們家人了解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嬰兒出生后應與母親在一起,并立刻對其進行母乳喂養;醫師或衛生保健人員也應接受相關培訓,支持母乳喂養,并對產婦和嬰兒提供相應的支持;勸阻奶粉喂養;給予產婦足夠的產假,這樣她們待在家中陪伴新生兒并進行母乳喂養的時間會更長。


  美國2006年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74%的嬰兒出生后吃過母乳,但接受母乳喂養達到半年的嬰兒比例僅為43%,達到1年的比例僅為21%,僅有32%的嬰兒在出生后的頭3個月內完全吃母乳。米克對此表示,新生兒出生后頭半年應接受全母乳喂養,在兩歲前都應堅持吃母乳,并逐漸添加輔食。


  今年母乳喂養周的主題是“緊急狀態下的母乳喂養”。米克認為,這一主題可以警示人們,在自然災害或戰爭等緊急狀態下,母乳是嬰兒最方便得到、最安全的食品。為推廣這一主題,美國母乳喂養委員會將與美國聯邦緊急措施署、美國兒童及災難委員會舉行會議,商討如何合作支持在緊急狀態下支持母乳喂養。美國母乳喂養委員會分布在各州的成員單位也將舉辦各種活動,呼吁進行母乳喂養。


  美國母乳喂養委員會成立于1998年,由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美國護士協會等40多個成員單位合作發起,其宗旨是保護、推廣以及支持母乳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