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前生產的國產奶被勒令下架

  上周末還在大張旗鼓做促銷的各大液態奶品牌,一夜之間竟被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質監總局等六部門聯合下發緊急通知要求“立即全部下架”!


  10月11日,六部門下發下架緊急通知,要求各超市、商店、城鎮和農村零售攤點等銷售者,必須將所有9月14日前生產的奶粉和液態奶,無論什么品牌、批次,立即全部下架,停止銷售,就地封存,由生產企業進行清理,批批檢驗。經檢驗符合限量值規定的,須在單體產品包裝上加貼“經檢驗符合三聚氰胺限量值規定”的標識,才能重新上架銷售。記者昨天從廣州市質監局獲悉,接獲通知后,質監部門已經介入,要求廣州乳制品生產企業對庫存奶制品進行清查,9月14日前生產的乳制品必須全部送檢。


  據介紹,乳制品下架后,生產企業必須送省級質檢部門指定的有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對其他乳制品的檢驗,生產企業可委托質檢總局網站上公布的檢驗機構或其他符合條件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對檢出三聚氰胺不符合限量值的產品,乳企業須第一時間向質檢、衛生等部門報告,并立即召回、封存,進行無害化處理。符合限量值的,由生產企業在產品包裝上加貼“經檢驗符合三聚氰胺限量值規定”的標識,才可以出廠、銷售。


  2008年9月14日以后生產的,已經過檢驗三聚氰胺含量符合限量值的乳制品,可不加貼以上標識。  


  下架令有何不同?


  此前達標牛奶也要下架


  昨日中午,廣州一家外資超市的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這份“下架令”是該超市數年來收到的第一份國家部委以“特急形式”直接發往零售終端的電報,“與9月13日清查‘三鹿’牌幼兒配方問題奶粉的下架通知不同,這次的下架令更堅決徹底,用到了‘必須、立即、全部’這些沒有任何回旋余地的字眼。”


  該消息人士表示,上一次的“下架令”只是要求被檢測出含有三聚氰胺的69批次嬰幼兒奶粉產品和24批次有問題的液態奶全部下架,對其余未檢測出問題的產品未作要求。但是這次下架顯得不同尋常,下架范圍直指所有在國內生產的奶粉、液態奶品牌,“包括此前堅決澄清自己產品中不含有三聚氰胺的雀巢牛奶”,而且表示不認可個別品牌自行張貼“不含三聚氰胺”的標識。


  超市反應如何?


  多數下架個別超市照賣


  昨日下午5時許,記者先后走訪了好又多、華潤萬家、百佳等市內大型連鎖超市,發現上周末還在賣場內大張旗鼓做促銷,試圖挽回消費者信心的蒙牛、伊利、光明等品牌液態奶大型專柜,不僅已經在各個超市悄然撤柜,大量張貼在整箱產品外包裝上的,顏色鮮艷醒目的“未檢出三聚氰胺”標識,蓋有相關檢測部門公章的產品合格報告也全部不見蹤跡。


  不過,記者在走訪市場時仍發現,市內仍有個別商超機構在銷售上述禁售商品。在吉之島天河城店內,記者竟然發現了大量要求立即下架的伊利、雀巢等品牌液態奶。


  記者留意到,這些原本陳列在常溫貨架上的液態奶被轉移到了開放式低溫柜內銷售。記者拿起其中一盒伊利純牛奶,看到該牛奶的生產日期為“2008年9月2日”,常溫下的保質期長達7個月,屬于本次要求下架的液態奶范圍。記者看到,開放式低溫柜內至少陳列了50多盒伊利純牛奶,均為2008年9月14日前生產。還有一部分2008年8月1日生產的雀巢純牛奶,照樣擺在低溫柜內銷售。


  昨日傍晚,記者就此事致電該超市公關部負責人,該人士表示還沒有收到這份下架通知。他透露,早在上周五,區工商部門向超市口頭傳達稱,9月13日之前生產的檢測合格的批次奶制品可以繼續銷售,14日后生產的乳制品須設專區陳列銷售,并要在顯著位置標明為9月14日后生產。


  重檢有何不同?


  要按新標準重新檢測


  據了解,由于涉及品牌眾多,庫存量較大,從前天晚間一直到昨天上午,廣州各大超市、商店的工作人員都在為撤下賣場內的國產奶粉、液態奶而加班。但至于本次下架的原因,超市方面紛紛坦承“不明就里”。


  有超市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下架令”不僅要求屬于清理檢查范圍內的各種乳制品立即全部下架,停止銷售,就地封存,還要其生產企業對下架產品進行清理,并由質監部門派遣的駐廠檢測人員“批批檢測”。該人士向記者指出,本次的檢測要求已經提高到了“批批”的頻率,而且檢測標準也變成了新公布的“三聚氰胺”含量國家新標準(即“三聚氰胺”在乳與乳制品中的臨時管理限量值)。


  “下架令”還指出,嬰幼兒配方乳粉,液態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分別在1mg/kg、2.5mg/kg和2.5mg/kg的限量值內的達標乳制品,國家相關部門將在個體產品包裝上加貼統一標識。


  市民:奶企再度忽悠人


  昨日下午,細心的市民秦女士發現,上周六還在做“買二送一”促銷活動的伊利純牛奶,突然之間全部從超市促銷專區轉場到了“賣酸奶、鮮奶的冷柜區”,“原本宣稱做一個禮拜的促銷,如今也沒做了,純牛奶恢復了原價,2.8元/盒”,更令秦女士忐忑不安的是,“不含三聚氰胺”的標識、檢測報告也“統統不見了”。


  當得知上述變化很可能與液態奶再次被下架召回有關時,秦女士驚得“花容失色”,秦女士感到自己和其他消費者再次被這些奶企忽悠了。


  超市:可否退貨暫無定論


  采訪中,不少市民還拋出了另一個疑惑——就在此次下架前,全市掀起了一股牛奶降價風,伊利、蒙牛牛奶全部買一送一,折算每箱純牛奶不到30元,吸引了一批消費者購買。這批打著“不含三聚氰胺”旗號的“放心牛奶”,是否可像其它下架召回產品一樣,可憑購物小票到所在商超機構要求退貨呢?


  對此,超市方面顯得有些為難。據透露,此次下架主要是國家有關部門出于安全考慮,并不代表這些下架的牛奶都有問題,他們也還沒接到要求召回、退貨的通知,所以“是否能退貨,暫無定論”。


  超市方面坦承,“奶粉門”事件以來,常溫奶、低溫奶的銷量出現了一半以上的下滑,好不容易從上周起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消費回暖,銷量上升到了原銷量的七八成,原以為奶品寒冬已經過去,但是此次全面下架行動再次給奶品市場“當頭棒”。


  記者昨日走訪市場亦看到,除了保質期在7-12天,價格高出液態奶一大截的消毒鮮奶還保持著正常銷售外,奶粉、液態奶全軍覆沒,一些市民驚嘆“又沒有牛奶賣了!”,原先陳列國產奶粉、液態奶的貨架上,如今也變成了豆奶、礦泉水和飲料。


  專家:奶業余震仍在擴大


  昨日下午,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很難明確指出此次下架事件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下架與食品質量掛鉤。


  王丁棉指出,就“三聚氰胺”來源來看,奶站人為添加很可能不是唯一原因,很可能與環境污染(包括飼料環境、飼養環境、養殖過程中的半人為環境),包裝污染(利樂包使用的高量度黏合劑,封口處的黏合劑在高溫下發生的物質滲透所致),甚至可能源于原料奶中含有尿素,在進行高溫噴粉加工過程中產生三聚氰胺。


  而除了三聚氰胺之外,導致產生結石的,可能還存在其它“幫兇”,比如尿素轉化物,抗生素殘留,高滲壓下的鈣、磷、蛋白質等含量均處高位時產生高滲透壓的情形,以及抗生素與牛奶中的鈉產生尿酸氨等,都是產生結石的載體。


  王丁棉表示,此次下架行為也在給奶市場傳達一個信息。目前“三聚氰胺”事件仍在余震中,還未劃上句號,并且在從震中向冰激凌、糖果等使用奶粉的其它食品領域蔓延。


  什么標識是可信標識?


  國家統一標識外觀為綠色、直徑2厘米的圓形標識,標識上的內容為“經檢驗符合三聚氰胺限量值規定”。因目前仍在下架回收檢測階段,新的檢測結果尚未公布,因而市面上還沒有貼有相關標識的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