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遠去近1年了,這些在寺廟里出生的孩子還好嗎?為了給“羅漢娃”們過一個有意義的集體生日,昨日,什邡多家部門聯合對這108個“羅漢娃”展開了大走訪,將在全球范圍內為他們征集愛心父母。
震后108名嬰兒出生在羅漢寺
羅漢寺緊鄰什邡市第二人民醫院和什邡市婦幼保健院。大地震發生后,一大批產婦被轉移到這里。受災群眾住滿了寺院的各個角落,僧人一個月的糧食要供給3000多人,3天就進入了斷糧期。5月14日,70多名僧人將所有的糧食都給產婦熬了稀粥,自己只能餓一天肚子。
從2008年5月12日到7月31日,在什邡羅漢寺共出生了108個新生兒,其中88個是在禪床上出生的。8月1日,什邡市婦幼保健院的醫生護士們告別了2個多月的“帳篷產房”,搬進了新建的活動板房。如今新的醫院在離羅漢寺不到1公里的地方已經開始動工,預計今年10月可以啟用。昨日,什邡主辦方的工作人員組成了六支小分隊,挨家挨戶對這108名嬰兒的家庭進行探訪,并送上一些營養品。“這是前期的摸底,為的是能給他們過一個特殊的生日。”什邡市廣電局副局長張永明說。
尋訪為108個娃娃集體過生
6月15日8時零5分出生的羅玲碧,就是在羅漢寺里出生的。她頭戴一頂嬰兒帽,在自家的床上睡得香甜,像嫩芽一樣的小手指無意識地擺動。羅玲碧的媽媽葉玲回憶說,她手術時所用的手術燈,是羅漢寺里的照明燈。目前,他們一家住在新房子里,生活幸福安康。
什邡市婦幼保健院醫生盧天榮回憶,5月13日這里的第一個嬰兒降生時,用來代替手術燈的,還是醫生們自己帶的手電筒。第一批用來代替病房的帳篷,只是普通的塑料布。地震后的第三天,產婦們住進了救援部隊提供的軍用帳篷。為了讓更多的產婦分娩時能盡量躺得舒服一點,羅漢寺的素全法師把寺里師傅們打坐用的禪床拿出來作了接生床,直至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捐贈的手術臺來到帳篷產房。目前,這兩張禪床已被什邡市博物館收藏。
什邡市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廖興林透露,5.12周年祭來臨之際,他們準備在什邡的“北京小學”為“羅漢娃”們過集體生日,還為孩子們安排了集體抓周。屆時,他們還將在全球范圍內為“羅漢娃”征集“愛心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