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初生的嬰兒不斷播放《三字經》,從小就教幼兒識字看書,這樣4歲的孩子能識字4000,6歲的孩子能熟讀《老子》等,孩子8歲就能達到高中閱讀水平!昨天,南京一所早教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使用他們的教材獲得以上成功發展的孩子有不少,而對他們早教理念很感興趣的家長“粉絲”目前已超過20萬。日前,記者就此問題展開了一系列調查。
孩子反復“聽看”就能早讀書
“家有小頑童,美名叫音雄,只要早器重,8歲讀高中”,這是南京某早教機構提出的早教理念,配合這一理念的還有其編輯部推薦的一系列早教教材,其中包括《三字經》、《百家姓》等誦讀教材以及《八歲上高中》等書籍。記者試用時,一位工作人員提醒說,要堅持反復播放,這樣孩子很早就能記住。采訪中,這家早教機構編輯部的錢主編告訴記者,通過“音刻”、“形刻”、“場景印刻”三大印刻提前挖掘孩子的讀書潛能是他們教育理念的核心部分。“三大印刻即多發音,讓孩子接受語言的不停刺激;多看字形,發揮孩子的識記能力;多帶孩子到圖書館、新華書店,讓他們接受熏陶。”
“我們的教材很暢銷,不少使用我們教材的孩子發展得都很不錯,其中有個孩子4歲就能認識4000字,還上了電視臺。”在記者的強烈要求下,他提供了一些家長電話給記者。
家長“粉絲”熱衷提前“識字”
根據錢主編提供的電話,記者隨后對一些家長做了電話采訪。“我在孩子不滿一歲的時候就給他進行早期教育了。到孩子兩歲的時候已經發現孩子對文字特別敏感。現在小孩6歲半了,有很多我們沒有教他的字他都已經認識了,比如牛奶箱上的‘新鮮每一天’,他在家還自己閱讀報紙的大標題和少兒版《西游記》。我家孩子正是使用了錢老師介紹的教育方法,現在已經取得了讓人驚訝的成效。”在南京當醫生的徐曉燕家長告訴記者。
早教理念來自《易經》?
記者了解到,這家早教機構的創始人錢主編是江蘇泰州人,曾在泰州一所初中任數學教師。“我是在2002年的時候成立這個早教機構的,萌生這個念頭是一次跟6歲的孩子玩撲克牌。那時孩子特別喜歡打撲克,我突發奇想,只是玩‘跑得快’孩子學不到什么知識,于是我馬上制定了個一個游戲規則:玩牌如果我輸了,他指1首唐詩給我讀;他要是輸了;我指1首唐詩給他讀,他不會讀的話我就先讀給他聽。我們就這樣在玩撲克的時候反反復復地讀,1個月時間他居然學會了1百首唐詩。看到這個結果,我當機立斷,決定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方法進行探索,于是就成立了這樣一個早教機構。”錢主編告訴記者。
不過這一早教機構已經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是其科學依據在哪里呢?錢主編竟告訴記者,他的理念都來自對《易經》的研究。“乾卦,開篇便是元亨利貞四字,孩子為人生原始,形而下的身體陽氣要亨通,形而上的慧體陽氣也要亨通。教育就是要從小開始,讓孩子亨通,所以我具體推敲出的關于三大印刻及三示推動的教育方法。”
專家:過分挖掘會教傻孩子
在采訪中,不少家長“粉絲”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要讓孩子今后上名校,考上重點大學,必須從小抓起,越早學習就越能擁有優勢,所以早教刻不容緩。
“很多家長為自己孩子很小就能認識很多字感到十分驕傲,但識字不代表孩子就聰明了,更不代表孩子以后的發展就好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南京師范大學研究中心負責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郝京華教授發表了她的看法:“兒童的潛能確實很大,對語言、字形的接受能力很強。但是只靠反復聽看,讓孩子識字讀書是違反孩子學習規律的。”郝教授解釋說,孩子學習是基于一定生理基礎的,必須從行為把握到表象把握,最后才到符號把握。舉個例子來說,要孩子認識樹葉,先要讓孩子摸,讓他有葉子的感覺;第二階段才可以拿書給孩子講,告訴他葉子是什么,最后才能一說葉子,孩子就明白你說的是什么。“孩子一上來就念《三字經》,根本沒有任何感受,所以就是一種強制性的符號灌輸,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沒有任何意義。提醒一些家長,違反教育規律、拔苗助長,可能反而把孩子教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