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越大創造力越低?”聽到這樣的說法,您是頗有同感地點點頭?還是不以為然地猛搖頭呢?不論您是點頭或是搖頭,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您絕不會否定創造力的價值。人類的生活與歷史因創造而豐富與進步,許多劃時代的科學發明或不朽的藝術創作都是創造力的成果。
記得有一陣子創造智力(CQ)也是非常熱門的話題,再加上一般認為孩子的創造力比大人高,這點讓父母親更加的重視學齡前階段創造力的發展,但是由於創造力是很抽象的名詞,讓有的父母親覺得不著邊際,不知如何著手去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也有父母親擔心說自己本身的創造力不足以啟發孩子的創造力;更有的父母親是怕自己會“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其實幫助孩子發展創造力并沒有這么困難或恐怖,因為創造力是與生俱來的內在天賦,像其他的發展一樣孩子會慢慢的展現,只要您加以適時的激發,自然能讓創造力的發揮源源不絕。
“創造”沒有對和錯
創造力其實就是自我表達的能力,是將自己的思考或想法予以發揮,其所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這種精神也正是創造力的價值所在。因此,在創造力的培養上首先要讓孩子知道所謂“創造”沒有對和錯,而且父母親也要認同這樣的觀點。從小到大的學習里,我們學到太多的對或錯,而這樣的學習過程與經驗也讓我們的創造力僵化,缺乏多元的思考。而為什么一般認為孩子的創造力比成人高,就是因為孩子所擁有的彈性較大。因此,年齡根本不是創造力的問題,而是在成長過程中當創造力發揮與表現時所得到的回饋與回應,如果“動輒得錯”,相信再多創造力也會嚇得不敢出來的!
盡量避免示范
此外則是盡量避免示范。示范是父母親在教孩子時常用的方法,但是對創造力來說卻是不利的。因為示范動作看在孩子的眼里往往成為一個標準動作,成為孩子模仿的范本。雖然模仿是孩子學習的一個主要途徑,但模仿的學習缺少獨立思考,因此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左右了孩子的思考模式,而埋沒了創造力的發揮。而且成人所做的示范大多是個人本身的一種習慣,是面對某問題時所運用的慣例,在習慣成自然的情況下,一些新的主意和想法就被排除在外,妨礙了創造潛能的發展。
尊重并肯定孩子
再者是尊重并肯定孩子。創造力是需要灌溉的,而父母親的尊重與肯定是最佳的泉源。尊重孩子在創造上的自主性和獨創性,并肯定孩子的創造價值。自主性是自我的選擇,即使您不覺得對,但還是先前的原則-沒有對錯,您都要放手讓孩子嘗試,一些不依慣例的做法與做法正是創造力發揮的開始,您會發現孩子樂在其中呢。而獨創性則是具有創意或創新的獨特見解,這樣的創造力常是發明的前鋒,但過度標新立異的特立獨行并不等於是創造力。此外,除了積極的尊重與肯定之外,不批評也是另一方面的做法,批評的話語最容易扼殺創造力。父母平日教導指正孩子慣了,在創造力上則要格外的留心,以避免“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負面影響。
要有“不怕”的精神
“創造的基本特性就是不要怕失敗”拍立得相機的發明家藍德曾說。的確,在創造力的發展上還要有“不怕”的精神,而這邊所說的不怕不只是孩子要有不怕失敗的勇氣,父母親方面更要有不怕麻煩的精神。當父母親怕麻煩的時候,很多的東西都會簡化或忽略,包括對孩子的耐心與回應。而且父母親在怕麻煩或是省事的心理下常常忍不住的插手干預或是動手代勞,要知道這樣多一分的幫助即是少一分的機會,您的“急”會剝奪孩子的機會。對孩子來說,他們很多的怕其實是讓大人教怕的,比如說怕犯錯、怕怪異、怕不正確、怕被笑等等。同樣的,孩子的不怕也是須要父母親的支持。
營造環境
最后是營造環境。這包含了環境的硬體與軟體兩方面。所謂硬體是指各種各樣的素材與工具,讓孩子得以動手操作,發揮想像力。素材的準備要以功能取向為主,也就是功能越多元越好,舉例來說:圖畫紙的功能比一本印了圖樣的著色本更具有發揮的空間;而當相同的素材能發揮不同的使用時則表示創造的變通性越高。所以即使是平時棄置不用的東西也有再利用的價值,如瓶瓶罐罐、牛奶盒、紙箱、報紙、零碼布、舊牙刷……等等,簡直不勝枚舉。這些素材只要您事前篩選做好安全的把關,請放開手讓孩子有機會發揮、有地方去做,您就能看到孩子“化腐朽為神奇”的創造力。
而環境的軟體則是時間、空間和氣氛等。創造需要時間來醞釀,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下的創造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即便礙於時間或實際情況下,也不要讓創造的活動說停就停、說收就收,一定要在事先預告,就像我們運動一樣,要有之前的暖身也要有之後的緩和,讓孩子為自己手邊所做的事做收尾。此外,建立一個快樂的氣氛也有利於創造力的發揮,在壓力或急迫的情形下,很難有較具創意的創造。
而創造力的發揮也是須要情境的,創造力是無限延伸的,因此需要不斷刺激思考的。因此,父母親要學習以開放態度與問句來回應孩子的問題,以便延續思考與想像的空間。在此,不要先行的猜測孩子的意象,要引導孩子說明自己的創造,例如說:“你花了好多時間做的,可不可以說說看告訴我呢?”。假設孩子做的是車子,那麼“是個什麼樣的車子?”會比“哦!原來是輛車子。”更具鼓勵和開放。對孩子的創造力要一邊加以回饋和贊許,一面把問題再拋出去,引出新的思考點,讓孩子的表現和父母的回應像乒乓球一樣,一來一往的地激蕩孩子的思考。創造力也需要練習,也會越用越靈活的。此外,故事書也是隨時可以用來激發創造力的好用具,像是一些沒有文字的圖畫書;或是沒有結局的故事書;有結局的故事書也可以自己編出不一樣的結果。
結束語
在過去,創造力大多強調在於藝術、美勞、音樂、律動等方面的表現,然而創造力的領域和發揮是無所不在的,您不須要事先的去計劃,因為創造力是時時刻刻都可以展現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時機都可以適時的見機行事來訓練及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從日常生活中來著手,對孩子的創造力上來說會有您意想不到的成果喔!
最后是請您保持您的赤子之心和幽默感,與您的孩子一同悠游在想像與創造的世界里,共享親子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