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小兒首疾,汗、寒是主因

  近來,咳喘之小兒漸增。初見咳嗽,有痰不暢,謂氣管炎,肺炎;頻頻發作,又稱反復呼吸道感染。久之,由咳而喘,或病即氣喘,張口抬肩,不能平臥,則為哮喘。而今,咳嗽已成為小兒首疾,嚴重影響健康。考其病因,無不與汗、寒有關。 


  無汗不感寒,無寒不作嗽。 


  寒者,冷也。衣被單薄,夜臥露體,外出當風,此乃明寒,人皆知曉,可防。因此而病嗽者少見。反之,重衣厚被,汗出淋漓,病嗽者頗多,卻被忽視。 


  汗者,正虛之象。正氣乃衛外之氣,主腠理開闔,司汗孔之開閉。正虛、腠理、汗孔開泄,汗出濕衣沾體,熱量傳散,寒氣乘虛而入、抗病力低下,肺系首當其沖,痰濁內生,則病咳喘。 


  由此可見,咳喘一疾與汗、寒關系密切。古凡人衣著應適度,溫而無汗,不冷不熱為宜。況小兒對溫熱反應較成人強二至三倍,動輒汗出,當不宜穿著過多。若平素背部墊一手帕,既可御寒,又可吸汗,濕時更換,不致沾衣,可免傳導散熱而保溫,一舉兩得。無論入托、上學或運動皆適宜之。此雖小舉,可達御寒之大利。尤聞學生上午或下午第一、二節體育課,運動汗出,內衣濕透,又不更換,后二節教室聽課,頓感寒氣油然而生,必病。若運動后及時換衣或先如上法行之,則不會感寒。 


  古訓:“育兒不可暖衣……。”“需帶三分饑和寒。”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