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蔬菜食用常識

  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媽媽為了能讓家人在冬天也能吃到西紅柿,而在夏天自己制作西紅柿醬的情景?讓現在的小孩子看來,這仿佛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別說是西紅柿了,無論什么蔬菜,只要想吃,在冬天一樣可以找到。


  反季節蔬菜有害說


  一則來自北京市食品安全辦的消費提示:市民要慎買反季節蔬菜。專家說,反季節蔬菜主要是以大棚菜為主,如果屬于無公害食品,那么其品質和正常季節的產品無大的區別。但如果不是,就要小心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1、大棚蔬菜積累了太多農藥


  反季節蔬菜以大棚菜為主,大棚中的溫度和濕度較高,不利于農藥降解,使它們大部分殘留在蔬菜上。在體內長期積累微量農藥,對人的肝腎容易造成損害,引起貧血、脫皮,甚至白血病。大棚菜光照不足,硝酸鹽含量較高,輕則導致頭暈、惡心,重則痙攣、昏迷,甚至死亡。長期食用這種被污染的蔬菜,會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


  2、運輸時間長,營養損失多


  反季節蔬菜經常是長途運輸過來的,運輸中會造成一定的營養損失。據營養學家測定,在運輸過程中,3天之內,青蒜及蔥會失去50%的胡蘿卜素,綠豆將失去60%的維生素C。一些食物中天然的抗癌物質和酶在運輸過程中也會被破壞。此外,路途中各種灰塵和燃料廢氣,以及短時間內冷熱濕燥的氣候變化都會影響蔬菜的營養成分。


  就是這一條來自政府部門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也由此拉開了反季節蔬菜有害說的序幕。


  反季節蔬菜,看看專家怎么說


  農業專家說:“反季節蔬菜有害說”不準確


  反季節蔬菜不全是大棚菜


  反季節蔬菜生產可歸納為三大類型:1、利用山區立體氣候資源,進行夏秋季反季節蔬菜生產;2、利用冬春溫暖小氣候進行冬季反季節蔬菜生產,例如海南等地區,因為有充足的光熱資源,是發展冬種反季節蔬菜的適宜地區。3、利用保護性、半保護性設施進行反季節栽培,這才是我們所說的大棚菜。


  高溫更有利于化學物質的分解


  對于“生長在大棚內的反季節蔬菜會因為溫度和濕度較高,影響農藥的降解,農藥殘留量較大。”這一說法并不準確。


  專家指出:蔬菜是否被污染與其是否采用反季節種植方式無關,而是與農藥、化肥施放合理還是過量等因素有關。因為不同種類農藥分解條件不同,不能以“氣溫高”一概而論。在多數情況下,高溫實際上更有利于化學物質的分解。此外,“硝酸鹽含量高”也與光照無關,而是取決于氮肥是否施用過量、光照是否充足,與食品安全并沒有關系。


  營養價值及口感略遜一籌


  關于大棚菜的營養及口感,專家介紹說:大棚菜受日照的時間和強度,不如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的蔬菜。日照會影響蔬菜中糖分和維生素的合成,所以反季節蔬菜的糖和維生素的含量會比同類的時令蔬菜略低,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反季節蔬菜吃起來口感較淡的原因。


  但這并不意味著反季節蔬菜的營養不如時令蔬菜,因為人體進食蔬菜,除了維生素,主要是著重于對所含纖維素和葉綠素等成分的吸收,至于糖分和維生素,可以通過別的食品加以補充。反季節蔬菜只要烹飪得當,大可放心食用。


  中醫說:少吃反季節菜


  食物和藥物一要講究“氣”,二要講究“味”。因為在中醫看來,食物和藥物都是由氣味組成的,而它們的氣味只有在當令時,即生長成熟符合節氣的時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氣。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名言叫作“司歲備物”,就是說要遵循大自然的陰陽氣化采備藥物、食物,這樣的藥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氣,氣味淳厚,營養價值高。所以人們應該吃節氣菜,吃藥也最好服用野生草藥。


  動植物在一定的生長周期內才能成熟,含的氣味才夠。違背自然生長規律的菜,違背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寒熱消長規律,會導致食品寒熱不調,氣味混亂,成為所謂的“形似菜”。沒有時令的氣質,是徒有其形而無其質。如夏天的白菜,外表可以,但味道遠不如冬天的;冬天的西紅柿大多質硬而無味。這些反季節菜,含激素太多,長期食用的話,對人體有害無益。孔子的名言曾說:“不時,不食。”就是說,不符合節氣的菜,盡量別吃。


  如何安全食用反季節蔬菜?


  社會發展到現今的水平,如果再讓我們每年冬天只能吃土豆、白菜和胡蘿卜,估計肯定是不可能的了,那如何才能在眾多的反季節蔬菜中,挑選危險性最小的?如何才能把反季節蔬菜吃的最健康呢?


  買蔬菜最好去正規超市或農貿市場


  小攤小販的蔬菜和正規超市、農貿市場的蔬菜從外觀上看同樣光鮮亮麗,而且價格還較便宜,這正好迎合了部分消費者的心理。但這些蔬菜卻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市面上的零散攤位一般都是自產自銷,完全沒有經過相關的質量安全檢測,食用未必安全,存在較大的隱患。由于他們較為分散,也沒有統一的進貨渠道,質檢部門根本無從入手進行檢測,因此買蔬菜一定要去正規超市或農貿市場,切忌貪小便宜而因小失大。


  反季節蔬菜要選有“外衣”的


  挑選蔬菜要慎重,要認真辨別形狀和顏色。盡量少買形狀、顏色奇怪的蔬菜;有些蔬菜雖然經過催熟,但果皮或其他地方還會留下青澀的痕跡,買的時候要注意。


  絕對無污染的農產品幾乎是不存在的,“無公害也只是相對而言。只要通過國家的相關檢測,就是可以吃的放心蔬菜。所以,市民最好購買有明確標志的綠色和無公害蔬菜。


  專家提醒市民,比起吃反季節的蔬菜來,選擇時令蔬菜和吃本地菜是更好的選擇,順應自然是最好的健康法則。如果要買反季節蔬菜,也最好多買些洋蔥、胡蘿卜、茄子等,這類帶皮的蔬菜,其農藥殘留物較少。


  清洗、制作方法很重要


  農藥易殘留在蔬菜上,如果能夠去皮的蔬菜就盡量去皮,不能去皮的蔬菜在清洗時,可把蔬菜放在清水里先浸泡20~30分鐘,讓農藥充分溶解,再用清水反復沖洗;或把蔬菜放在淘米水浸泡10分鐘后倒去浸液,再反復以流動清水沖洗,淘米水中的生物堿對農藥有很好的溶解作用;如有可能,也可以將蔬菜先在熱水中焯一下,然后再進行下一步的制作,也可以用爆炒等方法,也能清除蔬菜上的殘留農藥。


  溫馨提示:對于標著“無公害蔬菜”的反季節蔬菜也不能掉以輕心


  所謂“無公害蔬菜”是指在一定的生態環境下,按照一定的生產技術規程生產的,經法定專業質檢部門檢測,不含有毒有害物質,符合國家標準的蔬菜。“放心菜”就是“無公害蔬菜”的俗稱。


  作為消費者,買到了無公害蔬菜,并不等于就是買到了沒有使用農藥的蔬菜,只是農藥殘留符合國家標準,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而已。從市場上買回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好用涼水浸泡半個小時左右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