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k~0歲寶寶的大小肌肉發展
粗大動作發展可分為抬頭、撐起頭、坐、爬、走、跑與跳。大動作的發展與孩子探索環境的能力有關,而爬行則是開啟寶寶對環境探索的基本要素。粗大動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發展精細動作的基礎,當大肌肉發展完全,靜端關節(精細動作)才能穩定地發展。大肌肉的重要性為探索四周環境與幫助認識自己身體的各部位,藉由移行,孩子可學著認識自己和空間的關系。
0~6個月的寶寶,大肌肉動作很少,頂多發展到翻滾、頭部控制、抬頭等動作;而6~12個月的寶寶,已發展到坐立,并能運用身體軀干的力量,抬頭時,以手撐起身體,且可從坐轉為爬行,甚至站立;約莫l歲會發展到走路,而所有的粗大動作大概會在6歲時發展到成人的技巧。l歲前寶寶大肌肉發展的歷程列表如下:
大肌肉發展歷程表
開始時間:動作
1~2個月:脖子挺直
2~3個月:手臂撐直、抬頭、靠著支持物坐著
3~4個月:由趴翻轉為仰臥
6~7個月:由仰臥翻轉為趴伏
8~9個月:不靠支持而坐
9~10個月:能爬行與靠他人拉著站起來
11~12個月:不靠扶持他物站起來
12~13個月:自己走
小肌肉發展
小肌肉發展意即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順序為抓、放、握、拿,慢慢地進展到自行穿脫衣服、綁鞋帶等階段。小肌肉的發展與感覺系統有很大的關系,且和視覺有強烈的連結性。對0~3個月的小寶寶來說,幾乎所有的視線都是黑白的,因此對于抓握不大感興趣,待視野較為清晰、有彩色發展之后,就會產生自主性的抓握反應。而6個月大之后,寶寶就具備活動自如的抓握能力,但會習慣把所有的東西都往嘴里放。
小肌肉會影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進食、盥洗、穿脫衣服等),且對他6歲以后的學習操作能力,也有顯著的影響。舉例來說,當孩子小肌肉發展較差時,寫字可能會比較慢,而力道控制不良的結果,孩子會很容易累,導致其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容易對學習失去信心與興趣。1歲前寶寶小肌肉發展的歷程列表如下:
小肌肉發展歷程表
開始時間:動作
出生:反射性的捉握
1~3個月:伸手抓構(但抓不到)
3個月:自主的抓握
4~6個月:伸手抓夠且抓得到
9個月:拇指與手指捏抓
10個月:握手
12~14個月:胡亂松手放掉物品
18個月:控制自如的松手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