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過度不是寶寶的錯
1. 寶寶心理的發展。從六七個月起到兩歲多這一段時間,寶寶會對媽媽的存在非常關注,他會特別愿意跟媽媽在一起,媽媽離開的時候就會哭泣,媽媽回來了寶寶變得非常高興。只要媽媽在旁邊,寶寶就能安心地玩。寶寶出現了明顯的對媽媽的依戀,形成了對媽媽的情感聯結。
2. 媽媽的突然離去。媽媽某次的突然離去,破壞了寶寶對媽媽形成的安全依戀感,使他陷入一種時時擔心媽媽會在他一不小心便離他而去的困境中。于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考慮,他不得不時刻盯住媽媽不放。
3. 一些媽媽常常會將自己的一些苦惱向寶寶訴說,她們在訴說中得到了解脫,卻在不知不覺中將壓力轉移給了年幼的寶寶。在媽媽的訴說中,寶寶會感到自己離開媽媽將會給媽媽帶來痛苦,為了保護媽媽,寶寶便產生了過度依戀。
4. 寶寶的交往空間比較小,與外人接觸比較少,在他看來,他的整個世界就是自己的家和媽媽,因此,當他突然接觸外面的世界時,自然會因為恐懼而產生排斥與不適。于是,緊緊黏住媽媽便成了他的最佳選擇。
5. 媽媽對寶寶的過度關愛,使寶寶習慣了媽媽為他所做的一切,也幾乎使他喪失了嘗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機會。所以,當寶寶突然進入一個沒有媽媽關愛的環境中時,他便會表現出極度的不適應和對媽媽的無法割舍的依戀。
面對過度依戀媽媽的寶寶
1. 突然離去的媽媽應向寶寶解釋離去的原因,讓寶寶知道媽媽的后悔心情。今后與寶寶分離時,務必提前讓寶寶知道,并且說好什么時候回來就什么時候回來,讓寶寶對媽媽的信任感重新建立起來。
2. 把寶寶從媽媽無休止的傾訴中解救出來。媽媽應積極尋找新的感情宣泄途徑,或控制自己的感情,讓寶寶放心地投入到本該屬于他的歡樂之中,而不必時時擔心自己的短暫離去可能會給媽媽帶來傷害。
3. 多帶寶寶出門走走,接觸更多的人,讓他知道除了爸爸媽媽,外面還有一個精彩的世界,并嘗試去適應這個世界,從中找到快樂。
4. 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他在服務自己與別人的過程中得到樂趣并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5. 寶寶剛開始和小朋友們玩時,媽媽陪伴著寶寶一起活動,使他有安全感,等他漸漸融入集體后,媽媽再退出,以旁觀者的立場陪同,逐漸讓寶寶完全獨立地融入集體之中。當寶寶能獨自與小伙伴們一起玩耍時,應及時給予認同、鼓勵,而且要讓寶寶知道,媽媽雖然沒有參與活動,但只要寶寶需要,就隨時可以找到媽媽。
6. 可以通過和寶寶玩“躲貓貓”的游戲,或通過小故事,讓寶寶建立媽媽恒存的概念,一時看不見并不代表媽媽消失了。
7. 和叔叔阿姨出去玩時,媽媽可借故離開一下;讓寶寶一人在另一個房間玩;短時間(半小時至一小時)內讓他人幫忙照顧寶寶……這些辦法都可以增加寶寶面對暫時分離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