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何哭個不停

  “寶寶乖喔,不哭喔!媽媽看看哪里不舒服……”這是許多父母容易遇到的狀況。如果寶寶動不動就哭,家長別慌張!跟著以下教導,就能判斷是生理性需求還是病理性征兆了。


  寶寶不會說話、不會肢體語言,唯有藉由哭聲表達他的各種需求,這是一種天生的溝通方式,當寶寶哭泣時,可能代表了千言萬語呢!就算是大哭了,也先別急著要他停止哭泣,反而學會快速分辨寶寶的需求,媽媽不妨利用寶寶每一次哭泣來跟寶寶做溝通喔!


  每個寶寶有不同個性,表達方式也不一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小兒科醫師吳琦森就指出,寶寶哭了表示他有需求,至于強度、間隔、頻率等其實不需要特別去分類,畢竟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個體,擁有不同的個性,這種種因人而異的差異化,實在不能夠強制用數據來分類,否則將出現誤判的局面。


  不過,寶寶哭泣所代表的訊息仍大約可分為生理需求、心理反應、病理狀況三種,一一排除之后,只要情緒能夠安撫得了,其實就沒有大礙。


  Part 1


  1、生理需求的哭


  生理需求的哭往往是以下原因:


  *尿布臟了或濕了。


  *喝奶時間要到了。


  *渴了。


  *太熱了(會流汗)或太冷了(會手腳冰冷、皮膚像大理石般花花的)


  *太吵了


  *光線太亮了或是太暗了。


  這些寶寶基本生理需求的哭泣,是比較好解決的,通常只要滿足寶寶的要求即可。


  吳琦森醫師建議家長評估時,應該跟寶寶之前的狀況來比較,是否在某一天哭得特別久、表現特別不對勁,而不是和其它的孩子作比較。


  可以從喝奶量和尿量評估嗎?


  有人建議以多少小時內該喝多少c.c.的奶量,再對照使用多少片尿布等繁復的方式計算。吳琦森醫師認為,每個寶寶的體重、食量及成長速度都不同,還有環境的干濕度,寶寶當時的出汗多寡等各種因素,都會影響使用的尿布數量增減,媽媽不必緊張的拿著各種數據對照。“只要體重有持續在增加就可以了。”


  2、心理需求的哭


  心理需求的哭往往是以下原因:


  會認人


  *認自己的被被,太疲倦了卻睡不著。


  *玩過頭了情緒不堪負荷。


  *不滿。


  *失望。


  *害怕。


  *生氣。


  *挫折感都是哭泣的原因。


  每個寶寶個性差異很大,有些寶寶的個性比較敏感;有些則大而化之。


  想抱抱


  心理需求的哭聲比較小,甚至會盯著大人或伸出雙手,就表示他只是想要抱抱,想要有人陪他玩。


  怕生


  現代寶寶的發育更好了,有時候不拘于3個月大內,就已經逐漸成長到開始會熟悉親近的人,高興就笑,不高興就哭。


  多抱抱他吧!當大人擁抱時,能讓寶寶感到滿足與愉悅,對日后的情緒發展也有良好啟發。


  3、病理狀況的哭


  病理狀況的哭往往是以下情況:


  假如寶寶哭聲比平常尖銳而凄厲,或握拳、蹬腿、煩躁不安,不論如何抱也無法搞定,就可能是生病了!當身體不適引起疼痛的感覺時,不會說話的嬰兒一定用肢體語言和哭聲來表達。


  此時他會握拳、蹬腿、煩躁不安,哭聲特別尖銳或凄厲,這時就應該警覺是病理狀況引起的哭泣。腸胃道系統、呼吸道、皮膚方面、腦部問題、泌尿生殖系統、重金屬和藥物中毒、大人吸煙或吸毒等,都會引起寶寶的異常哭泣。


  遇到這種狀況時,家長無論如何先幫寶寶量個體溫吧!


  Part 2


  寶寶哭了檢查步驟


  “寶寶乖乖不哭喔,媽媽看看哪里不舒服……”


  以下步驟沒有一定的先后順序,媽媽不妨就當時的環境許可一一檢視寶寶,最重要的是檢查時別慌張,掌握要訣:「藉由安撫寶寶的聲音話語,也同時讓自己鎮定」,才能快速判斷情況喔!


  快速量個體溫


  市售的耳溫槍攜帶容易,請放在隨身易拿取處,唯有確定寶寶健康安全,媽媽才能安心,接下來的其它生理或心理需求都好解決。


  食——寶寶餓了嗎?


  用手指輕觸寶寶唇邊,看看寶寶是否出現尋找奶頭的反應摸摸肚子是否松軟,硬硬的表示脹氣了


  衣——尿布該換了嗎?


  檢查寶寶是否大小號了,或是尿布衣服等的穿著方式或尺寸不當,造成寶寶不舒服。藉由溫度的變化來判斷是否該替寶寶穿脫衣服,若皮膚變得像大理石般花花的就是太冷了;或者,該幫寶寶擦擦汗了。


  住——哪里癢癢嗎?


  注意寶寶是否有哪里痛癢難受,例如蚊蟲叮咬或有傷口,以及長痱子或紅屁股的現象。


  行——怕生嗎?


  寶寶是否對陌生環境或陌生人不適應。居家電視或所處環境的音量太大聲了。光線太亮了或是太暗了。


  受到驚嚇或寶寶正在進行的游戲太刺激了,以致不堪情緒負荷。


  Part 3


  安撫寶寶的小方法


  寶寶按摩安撫寶寶首推寶寶按摩,利用飯后半小時以上或洗澡后、睡前,為寶寶進行一次全身按摩,透過指間傳遞媽媽的愛,同時可稍微消減輕腹脹等問題,對寶寶的生心理發展再棒不過了!


  安靜輕柔的音樂


  寶寶大哭時,別再一大家子抱來抱去搶著安撫了!這種時候讓寶寶進入安靜的房間,播放一點點輕柔的音樂最有效了。


  和寶寶說話


  有一個媽媽說,每一次寶寶哭了,媽媽都會輕聲的問:「怎么啦?跟媽媽講,告訴媽媽啊!」寶寶就會發出咿咿啊啊的聲音像在傾訴,媽媽也會跟著回應:「這樣子喔,媽媽知道、媽媽知道喔!」


  久而久之,到了寶寶稍大,有時候媽媽不在身邊,就算聽到電話里媽媽的聲音,寶寶也能夠停止哭泣,而開始「訴說」。知子莫若母,媽媽的聲音永遠是最好的安慰。


  Part 4


  安撫媽媽心理的小偏方


  寶寶一哭牽動全家人的神經,嚴重時甚至影響家人間的相處心情,其實民間有許多針對寶寶啼哭的小偏方,雖然心理作用大于實質作用,不過有時候的確能達到鎮定媽媽自己情緒的功效。先別急著用科學態度否定它,就當是作為安撫全家人的潤滑劑吧!


  倒掛寶寶衣服


  夜啼的寶寶不但讓媽媽身心疲累,還連帶影響了家人鄰居的睡眠。媽媽的無奈不妨用這個方法化解,婉轉告訴同住的家人,已將寶寶所有的衣服倒掛,象征寶寶調整生理時鐘,學會分辨日夜之差,并在這段調整時間內,請大家多多體諒啰!


  念祈禱文


  “天光光地亮亮,我家有個夜啼郎,過往行人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亮。”兒歌似的祈禱文,貼在家中動線處,一來讓家人知道媽媽的用心努力;二來也讓家人參與育嬰過程,以增進寶寶與家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