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以后是寶寶學習自己走路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自我解放和建立自信的關鍵階段。自如的在世上行走,自主的滿足強烈的好奇,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首先是一種充滿誘惑的挑戰,他努力了、戰勝了、成功了,就完成了一次驚人的心理跨越。相反,如果孩子妥協了、受挫了、退縮了,就可能蒙受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
一歲之前,孩子都是通過哭泣來表達自己的不快,如饑餓或尿濕了等。過了一歲以后,他們不再僅僅通過哭泣來申訴自己的喜怒哀樂,而是像成年人一樣,開始用表情和動作來表達。
由于自我意思的萌芽,自我主張可開始漸漸變得強烈起來。對于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是想要別人做的事情,孩子總會想方設法地去實現。但因為還不能清楚地向對方傳達出自己的意見,由于著急而鬧別扭也是常有的事。
當孩子鬧別扭而大哭大鬧的時候,需要冷靜對待。好好想想他們到底想要什么。這時如果母親也不耐煩的話,對孩子的心理發育是不好的。根據孩子要求的內容可分為滿足他們的時候和不被允許的時候。對于那些無理的要求,要堅決地說不,并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別處。最重要的是始終保持微笑,但要將自己的態度貫徹到底。
寶寶恐懼感的萌生也是身心發展的一個結果。但在恐懼感中,既有那種天生本能的反應,也有在后天的生活中通過各種體驗而逐漸感受到的東西。比如說那些一看到狗就嚇得哇哇大哭的孩子,也許有過在路上被狗追逐的經歷。此外,如果父母有極端討厭動物的傾向,那么即使像小貓這樣的小動物,孩子不僅不會有親切感,反而會退避三舍,不敢靠近。
雖然孩子會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不可避免地產生恐懼感,但若是因為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話則有些遺憾。特別是母親的情緒對于孩子來說最為敏感,因此即使看到了非常令人惡心的蟑螂,母親也不要驚慌失措。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看到小狗而害怕地哭出聲的話,只需要輕輕地摟住他并安慰他說:“沒關系,一點兒也不可怕”就可以了。孩提時代的恐懼心理會在母親溫柔的關愛中逐漸消融,而漸漸變得成熟和堅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