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病期間,寶寶自然就不去幼兒園了。而且,全家人都圍著寶寶轉,對他的照顧更是細致周到。寶寶身體康復后,媽媽讓他繼續上幼兒園的托班,可是寶寶卻不答應了,他大聲說:“我不去!我要在家!媽媽陪我玩!”媽媽好說歹說,寶寶就是不同意。
畢竟,爸爸媽媽要上班,寶寶一個人怎么能待在家里呢?寶寶以后再生病的話,是不是也可以不去幼兒園、不去學校呢?這可愁煞了爸爸媽媽。
3歲以下的寶寶由于自身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容易生病。寶寶生病時得到了全家人細致周到的照顧,這意味著寶寶成為全家人關注的焦點,更意味著寶寶能享受到平時享受不到的待遇,不管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這與平時的反差如此之大,寶寶立刻就能察覺出來。所以,寶寶病好后很明確地要求:“我要在家!”
寶寶生病了,那么在什么情況下要讓寶寶堅持去幼兒園,什么情況下可以不去幼兒園呢?如果寶寶精神狀態不錯、不發燒或者發燒體溫在38.5℃以下,只是有些流鼻涕、咳嗽等輕微的癥狀,那么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繼續上幼兒園,但是一定要向老師說明寶寶的情況,請老師隨時觀察。如果寶寶的精神狀態比較萎靡,發燒且體溫在38.5℃以上,那么應該讓寶寶待在家里。
切記,一定要把去幼兒園與不去幼兒園的原因告訴寶寶,讓他明白什么情況下應堅持去幼兒園,什么情況下可以不去幼兒園。如果寶寶待在家里養病,爸爸媽媽則有必要向寶寶說明自己是暫時放棄其他事情,特意留在家里照顧寶寶的。“因為,我們愛你!等你病好了,我們要工作,你也要去幼兒園。”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寶寶明白:爸爸媽媽除了陪寶寶之外,還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同時讓寶寶放棄依賴爸爸媽媽一直待在家里的念頭。
寶寶的病一天一天地好起來,父母就應該鼓勵寶寶繼續去幼兒園。千萬不要給寶寶造成有一點原因就可以不去幼兒園的印象。否則的話,寶寶以后適應幼兒園和學校的生活就有可能遇到麻煩。
什么樣的寶寶才是健康的寶寶?大多數父母首先想到的是營養均衡、身體棒棒,但他們都忽略了寶寶的心理健康。如果說孩子的身體發育是“硬件”的話,那么,心理發育則是“軟件”,只有把兩者完美地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的潛能。正如孩子的身體在發育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疾病一樣,孩子的心理同樣也會發生某些偏差,這完全是正常現象。
現在,有心理問題的兒童已占有相當的比例,而且呈現出明顯的低齡化趨勢。很多大孩子的心理偏差都是始于寶寶階段(0~4歲)。如果父母認為寶寶年齡尚小,對他們的心理偏差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及時的治療,那么這些心理偏差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而日趨嚴重,而且會不斷出現新的心理偏差,從而失去治療的大好時機。
學前教育新資訊網采編(責任編輯:Cx)
采編自:東方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