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寶寶聽不懂老師的話

  在剛剛入園的孩子中,有那么一些孩子總是聽不懂老師說的話以及發出的指令。照理說,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在家的時候也表現得聰明伶俐,為什么一到幼兒園就木訥了呢?

  如果孩子在家里能夠聽懂父母的話,在正常情況下(即孩子沒有聽說方面的障礙,如,耳聾、口吃等),那么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在干擾他——

  ·家庭用語不規范

  在家里,大人的語言一般比較口語化,而在幼兒園,老師使用的是規范語言。他進入幼兒園以后,往往不能理解“小便”(撒尿),“起立”(站起來)。

  解決方案:平時在家里,父母應該多和孩子說說規范的普通話。讓孩子從小習慣傾聽和使用規范的語言,這對于他適應學校生活,有效學習非常有利。

  ·方言使用頻率高

  有些家庭中,方言的使用頻率很高。那些平時所聽所說基本上都是方言的孩子,往往不能將老師說的普通話指令與自己所熟悉的方言聯系起來,這讓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解決方案:如果家里面方言使用的頻率比較高,那么你應該每天額外的抽一段時間,給孩子增加使用規范普通話交流的機會。

  ·不能適應集體傾聽

  在家,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基本上是“一對一”,因此,孩子初入幼兒園,往往不能立即適應集中聽老師說話的生活,主要表現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解決方案:在家可以有意識地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參與對話和集體交流的機會。如請鄰居家的小孩到家里來做客,一起聽大人講故事,提問回答做語言游戲,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注意要創造讓孩子在集體中傾聽和發言的機會。

  ·孩子排斥陌生環境

  孩子第一次離開家,進入幼兒園,實際上是進入了一個陌生情景,而孩子與老師的關系也是一種陌生的關系,有些孩子會因此在心理上出現排斥的現象,往往不能立即進行語言交談;理解能力方面,表現出不明白;在行動上,也會出現消極、排斥反應。

  解決方案:對于這樣的孩子,你可以和老師交流一下,讓他多和孩子說說話,交流感情。并鼓勵和幫助孩子與同班同學一起做游戲,交朋友,組建消除孩子對老師和環境的陌生感。

  此外,你還要不斷發掘孩子樂觀、合群的個性特點,多多帶孩子出席一些社交活動,如家庭聚會、同事聚會、親子活動等各種集體活動,在接處陌生環境的過程中培養他的社交能力和集體交往的能力,這對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是絕對有效果的。

  ·孩子的語言興趣點不同

  不同孩子的語言興趣點是不同的。比如有些孩子只喜歡說,有些孩子只喜歡聽……所以聽到老師指令以后,不同的孩子,反映也不一樣:有的孩子表現為消極怠慢,有的孩子則表現的積極。這和孩子的語言點,行為操作關注度,友好交往關注度和學習活動關注度都有關系。

  解決方案:你要提高孩子對于聽、說的興趣。比如給孩子講故事,然后就故事內容問孩子一些問題。或者讓孩子復述故事。此外,你可以多帶孩子外出旅游,看畫展,聽音樂,在和孩子一起看、聽、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擴大他的知識面,有效地促進孩子的視覺,聽覺和表達能力。

  ·孩子比較內向

  面對老師的指令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有時候也與性格有關。有的孩子開朗、外向,善于表達,一聽到老師發出指令,馬上就能做出反應,而有的孩子明明心里知道答案,卻嘴上偏偏不說,一般來說,這樣的孩子比較內向。

  解決方案:對于內向的孩子,父母應該多帶他外出交往,多和同齡小伙伴做游戲。讓孩子更加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這也可以使孩子對生活、事物的關注度越來越大,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詞匯,新語言。

  以上分析的是非病理引起初入園孩子理解能力差的原因,那些由于聽說障礙而導致在理解能力上有問題的孩子,建議父母最好孩子帶孩子去有關醫院做系統檢查治療。

  采編自: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