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形成自覺地看書、認真地聽講、課前預習、課后及時復習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這樣父母和老師就不需每天監督孩子學習,他們自己也不會把學習看成一種負擔了。但是,好的學習習慣是如何培養的呢?
專家:簡單地說,習慣是通過對行為的不斷強化而形成的
習慣養成大致有兩種途徑:
1、依靠外部力量的正向誘導或督促而形成習慣;
2、基于主觀意志努力而養成習慣。
這兩類習慣的形成都要經歷行為強化的過程。
打個比方,一個孩子可以經由兩種途徑養成早起鍛煉的習慣。第一種途徑是通過外部強化,即父母在孩子偶然早上起床鍛煉時,及時加以贊揚和獎勵,以后每當孩子早起鍛煉的時候父母都這樣做,多次強化以后,孩子的這種行為便能轉化為習慣。
不過,我們還必須認識到:在進行外部強化時,所施加的獎勵或鼓勵不僅僅要符合孩子的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更要考慮到孩子自身發展的需要。
第二種途徑是通過內部強化,即孩子自己認識到早上起床做運動可以很好地鍛煉身體,對學習、生活也都有好處,從而開始有意識地加強這種行為,并鼓勵自己堅持下去,時間長了,就形成了習慣。這一過程是依靠孩子的意志力來維持的。“某種做法對自己很有好處”,這種自我認同的內心體驗實際上是與物質、精神需要和發展需要聯系在一起的,本身就是一種行為強化。
俗話說:“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可見,習慣是行為不斷重復制造出來,并根據自然法則養成的。每個好習慣或者壞習慣都不是天生的,每個人都可以依據自己的價值取向有意識地培養某種好習慣,或糾正某個壞習慣,習慣是可以培養的。
學前教育新資訊網采編(責任編輯:st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