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藝班眾多 該如何選?

  Amy媽因為自己當年做孩子時,生活條件不夠好無法學才藝,所以想將自己當年沒完成的學才藝夢寄托到六歲的女兒身上,去年她給女兒報的是繪畫班,今年想讓她再去學芭蕾和鋼琴,明年想再添些別的興趣班…

  面對旁人質疑:“會不會讓孩子學得太多了?”

  Amy媽的回應是:“技多不壓身嘛!”

  相信Amy媽的想法應該也是大多數媽媽的觀念,因此你可以看到幾乎每個媽媽們都會竭盡自己的財力,想要把孩子打造為一個據有十八般武藝的出色人。

  我舉雙手贊成媽媽們讓孩子培養一份或能自娛娛人,或能提升自己內外美的才藝,但卻不贊同“技多不壓身”理念,更反對因為媽媽沒時間也沒精力去一圓兒時學才藝的夢想,而將替自己圓夢的擔子壓到孩子身上。

  在看到這些五花八門的兒童才藝班時,我也自問我自己,如果讓我替我的女兒做選擇時,我會讓她參加那些才藝班?

  我第一個的選擇應該是舞蹈。因為曾仔細去觀察一些曾學習過舞蹈的人,發現她們有一個共通的長項,就是在行走坐臥舉手投足之間,自然流露出一種優美的律動,拍照片時也能自然擺出不同Pose;行走站立之際也往往會習慣性的挺直腰背,表現出亭亭玉立之姿。但除非是自己女兒具有成為一個舞蹈家的潛質,不然我只會將女兒送去一個“玩”舞蹈的才藝班。

  如臺灣就有一種叫做“音樂舞蹈律動班”。在這種班里,老師不是教導孩子模仿她的舞蹈姿勢,而是放上一段音樂,讓孩子想象自己是風、是樹、是云…去感受音樂中的律動來隨興舞蹈。

  我也會送女兒去學美術,在這美術班里,不是單純磨練她畫畫涂鴉、捏陶、折紙…等這些技藝,讓她去參加各種美術比賽爭獎,而是希望她能藉由在“玩”各種跟美有關的才藝過程中,體會到美能以不同方式來做呈現;開啟她對顏色調配的認知,有助于添加她未來在穿著打扮、居家布置上的藝術品味能力。

  會送她去上“正音”班或聲樂班,學習如何正確使用丹田發音說話、唱歌,以便不用大聲喊叫傷及喉嚨的方式,就可以達到優雅傳聲的目的;學習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以助語言的清楚表達;學習如何使用聲音來表達感情的技巧,讓人能聽之悅耳。

  會送她去上短期的,只是讓孩子接觸認識各種不同樂器,聆賞不同樂器能傳達出來同樂音的音樂班,然后征詢孩子的意見,再決定是否要讓她學習某一種樂器。但即便停止了音樂班的學習,家中卻要保持弦歌不斷,讓孩子經常能聆賞到不同音樂,培養其成為一個優秀的聆賞者。

  由于送孩子學才藝的重點是為了“提升”孩子的內在美,因此在替孩子選擇老師時,我會特別留意的,不是他能讓多少孩子通過幾級檢定考試,而是會去觀察他的氣質風度、他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情形,以及整個學習班是否呈現出快樂學習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