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還是不要”
生孩子對于女人來說,是一件及其需要安全感的事情。不要對男人期待太多,生孩子永遠是女人自己的事兒,你為腹部隆起墜脹,以及尿急便秘而苦惱,男人只會說,懷孕至于發那么大脾氣嗎?
愛情無價,但生孩子絕對是有價的。所有的職業女性,生孩子前的第一個權衡是,我的職業生命還有多久?社會上一直喊著男女平等,然而,除了在工作強度上做到平等,以及越來越多的男人習慣跟女人吃飯AA開房AA之外,在職場待遇上,女單身勝于女已婚,而女已婚未育優于孩子的媽媽。公司需要的是能與驢子抗衡的職員,而不是一個要擔心“孩子在家好想我”的媽媽。生一個孩子的成本,首先就是其后數年的職場收入損失。這也是眾多職場女性,遲遲不肯生育的原因,我們需要到達一個更安全的位置,一個不會因為懷孕生子之后,慢慢被公司排擠掉的位置。
然后,就是生育費用。在國內,廣州對低收入家庭提供600元低收費住院分娩包干制服務;上海市衛生局設定每位孕產婦正常分娩收費為800元,其中包括平產接生、產后常規用于子宮收縮的宮縮劑、新生兒出生體檢、乙肝疫苗注射、卡介苗接種、產后住院觀察一天的護理費、診療費等全部所需費用,與此同時,也有一些高級醫院提供十幾萬的服務項目,怎么選擇,并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心理承受力的問題。誰敢不做那些檢查,只等到280天到了,就只管生下來?據調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個孩子的費用是幾元錢,80年代的費用是四五十元錢,90年代生個孩子要二三千元,現在漲到上萬元,甚至幾萬元了,基本的順產手術費用,其實只是380元。然而。生孩子這樣重大的決定,誰不想多一點保險?生產本身的費用,相對于這些隱形費用,反而是最小的一部分。
生一個孩子要多少錢?是女人必須面對的一道算術題,隨著這個孩子的成長,數學課才剛剛開始。然而,你永遠舍不得放棄生一個孩子,因為他/她讓你時刻記得,你很幸福。那個小寶寶的視線,比陽光更能讓你快樂。
口述:Auderuy,41歲,外企廣告總監
生下第三個孩子一共花了不到十萬元,遠沒有達到我們的預算;我和老公Richard原本為這個“香港戶籍”做出的預算是10-20萬元范圍。
意外懷上第三個孩子時,我已經快四十了,“高齡生子有風險,但這是上帝給我的禮物,我一定得要,否則將來會后悔的”。我跟Richard開始商量,大女兒朵朵是在國內生的,二兒子章章是在美國生的,那么要給第三個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身份呢?那……就香港吧!
我總是對新鮮事務心存好奇,但好奇心和風險關聯,決定去香港生孩子,已經隱藏了一筆風險預算;我在一家公司做廣告總監,工作壓力大,公司當然不能在合同期限內解聘,可產假只有90天,在這種商業交易分秒必爭的地方,能撐到產假來臨嗎?撐不下去自己辭職,不但失去高薪,好不容易積累的客戶資源也會人走茶涼,花落別家。更何況去香港生孩子意味著我至少得在待產期間去三趟香港,我是不是能有那么多時間?
曾經私下打過小算盤,若公司能夠協助開辦香港工作證就方便多了,可是咨詢下來發現難度很大,只能按章辦事。于是,中國民航的班機里經常能看到我挺著大肚子向空中小姐要毛毯或靠墊——積極待產又不想失業,干脆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對此,我沒有怨言,決定要孩子的是我,決定把孩子生在香港的是我,決定不放棄工作還要順利生育的也是我。我是一個職業女性,已經習慣了自己拿主意,自己擔當,而且不抱怨。
漸漸發現去香港生孩子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難,只要提前在香港預約一名有正式醫師執照的醫生,給醫院交納4萬元的押金,就算正式啟動了。第一次過境香港最好在肚子“顯形”之前,不能讓海關發現懷孕的跡象。然后找到預約的醫院,請醫師開具證明,下一次再過關,不管肚子有多大,只要出示證明,海關就得放行。按照香港醫院的規定,待產前必須在香港的醫院做至少3次婦檢,為了減少折騰,我跟醫生商量其他的檢查都放在北京做,再把檢查資料帶給他看。
而一個隱藏的風險是,如果我在兩周待產期之前生產,不但之前去香港檢查、食宿的錢都白花了,交納給香港醫院的4萬元定金也打了水漂。那時候我最擔心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孩子會不會有問題?我的一個律師朋友因為壓力過大,身體虛弱,生下的孩子存在智力障礙;二是我的業務繁忙,每日在各地飛來飛去,孩子會不會提前出生?
我盡力開解自己,與其憂慮,不如把精力投入繁忙的工作,為心理做做減法,提前兩周,我在一位親戚的陪伴下來到香港(這點特別重要,一定要安排好誰來照顧自己)。入院前,我們住在香港的酒店,每天的費用大概八百多元。我按照預產期住進了醫院,順產下一個男孩,所有費用合計3萬5千元,押金退回了5000元。三天后老公Richard才珊珊來遲,一來接大功告成的我回家,二來在香港給孩子辦出生證件及回鄉證明。因為沒有找中介,我只好和Richard帶著兒子挨個窗戶排隊等候辦理證件,香港政府規定夫妻二人必須同時在場,而此時別的產婦可能正躺在床上幸福回憶呢。
后來,有人問我生育的花費,我給她算了一筆生育帳,第一個孩子生在北京,花了5000元,我當時任職的外企給予了全額報銷;第二個孩子生在美國,費用全免,期間還經常有社區工作人員拜訪探望,提供保健資料,第三個孩子生在香港,全額自費,花了約10萬元。你說究竟哪個更劃算?
Auderuy的生育帳單 |
產前 |
香港醫院押金:40000元 |
三次往返香港機票: |
1800(左右)*2(往返)*3=7200元(左右) |
住宿:800-1000元/日 |
在港飲食交通:300元/日 |
在港看醫生:800元/次 |
在香港醫院驗血:1000元/次(不是每次必做) |
在香港醫院B超:600元/次(不是每次必做) |
產前合計:約55000元 |
待產 |
機票:1800(左右)*2=3600元 |
香港居住兩周房費及餐飲:約15000元 |
產中 |
費用在押金中扣除 |
如果是順產,押金有望退回幾千;如果是剖腹產,且有術后并發癥,則押金可能不夠,費用會增加到5萬-7萬元 |
產后 |
香港居住五天房費及餐飲:約7000元 |
辦理孩子戶籍及回鄉證:約5000元 |
回程路費:934元(軟臥)*3人次=2800元 |
合計約826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