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孕事:危機下的生計

 經濟危機籠罩下的職場寒冬還沒有過去。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1月份,全球各大產業裁員超過24萬人,涉及各行業超過50家知名企業,裁員人數創7年來單月之最,同比2008年增幅超過100%。失業風暴席卷全球,中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跨國公司、大中型企業陸續傳出裁員消息,真真假假的傳聞讓職場人心惶惶。


  陰云籠罩下,不少人開始采取緊縮開支,取消度假計劃、暫緩跳槽等措施來應對危機,部分職業女性則籌劃用“懷孕”的另類對策來保住飯碗。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些職場女性為了預防被辭退而突擊懷孕,掀起一輪生育高潮。春節期間,更有不少人明言會趁長假之機努力“造人”,以期加入準媽媽行列。愈演愈烈的職場孕事成為引人關注的社會現象,更衍生出“金融危機寶寶”等新興名詞,引發各方熱議。


  與之相反,同樣處于裁員風暴眼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不少職業婦女卻采取截然相反的對策,在職場危機下,暫停生育計劃。媒體報道,美國因為就業寒冬引發生育寒流,新增懷孕人數持續下降,要求實施節育的人數則有所增長。韓國則有近半數職業女性選擇暫時犧牲生育權利,推遲生子。而香港有近三成的女性推遲生育,以減輕經濟負擔。


  職場寒風過境,全球同此涼熱,但女性面對“生計”的選擇卻迥然有異,頗耐人尋味。健康863網心理專家筱丹老師認為,不同文化背景催生不同的職業心態。在同樣嚴峻的裁員危機下,國外的職業女性更多著眼于整體的生活質量,怕貿然生育會讓家庭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而中國的職業女性則更重視眼前的工作機會,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少人在飯碗岌岌可危的情況下,首先想到的是借生育保住工作,再醞釀“生機”。


  哪種方式更為妥當,見仁見智。但筱丹老師提醒,如果女性只是冀望通過懷孕生子來規避職場危機,而不及時調整心態,不但可能得不償失,職場生涯也將面臨重重危機。


  首先懷孕不是定心丸,懷孕者仍有失去工作的可能。在某些情況下,即使女性有孕在身,工作單位仍然可以合法解除勞動合同,比如在工作中有嚴重失職行為或者營私舞弊,給單位造成重大損害者,或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者,用人單位都可以無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此外,一些效益下滑嚴重的企業,老板可能寧可支付違約金甚至違法拒付經濟補償,也要辭退懷孕員工。職場女性在懷孕前一定要做好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心理準備,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并調整好心態,才能“臨危不亂”。


  其次,懷孕可以規避一時的裁員風險,但要承擔長期的撫養重任,女性需在物質和心理上都做好充分的準備。按照現在的流行算法,撫養一個孩子到18歲至少需要45萬元,個人應合理計算生育成本,在綜合考量夫妻雙方的工作狀況、家庭的收支情況和可能的變動因素后,衡量是否值得為保住工作提前生育計劃。同時應對孩子降生后的復雜狀況有所預期。撫育孩子是一項任重道遠的艱巨任務,女性通常會承擔更多的責任,很可能因此影響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如果自身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不要貿然行動,否則不僅不利于從根本上解決職場危機,更可能給家庭幸福埋下隱患。


  用懷孕來保住工作,始終只是權宜之計,且可一不可再。職場生涯充滿變數,職場女性要想每次都能安然度過危機,關鍵在于加強自身抗風險能力。筱丹老師建議職場女性在非常時期,不妨尋找更加積極的抗壓方式,在盡量保持平和心態的前提下,在工作中更多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加賣力工作,凸顯自己的價值和不可替代性。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我能力上,通過充電學習來加強職業發展中所需知識技能的補充,儲備更多的資本,贏得更多的主動。


  站在裁員之界,任何人都很難輕松。不同的職場“生計”,充滿同樣的博弈和未知,但事情未必有你想象的糟糕。正如面對危機,我們往往首先看到的是危險,但調整一個向度,我們也可能看到機遇。世界就是如此的辯證。


上一篇:做完孕檢孕婦資料遭出賣

下一篇:孕婦春季保養需要注意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