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蝦蟹不是嬰兒主要過敏源

  不少父母擔心孩子過敏、哮喘,僅憑主觀臆斷就盲目讓孩子拒絕魚、蝦、蟹,結果反致孩子營養不良、挑食偏食等壞習慣……近日在瑞金醫院主辦的“兒童哮喘和變態反應性疾病國際論壇”上,權威兒科專家呼吁,和魚、蝦、蟹相比,其實牛奶和雞蛋才是1歲內寶寶最主要的過敏源,甚至可能由此引發奶癬、皮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一系列“過敏鏈”。
  
  盲目拒絕魚蝦蟹反致營養不良、挑食偏食
  
  “我孩子小時候經常腹瀉、發奶癬……”近日,一位父母帶著一個小男孩來醫院過敏門診就診。只見這孩子身材像“綠豆芽”,不僅骨瘦如柴火,還臉色黃暗,手里卻不忘拿著一大包薯條。
  
  媽媽對醫生說:“孩子從小就是過敏性體質,我很擔心將來他會發哮喘。聽說常吃魚、蝦、蟹等海鮮,因為都是‘發物’,很容易誘發過敏,從小就給他‘忌口’。”
  
  “父母不能一味主觀臆斷孩子會過敏,拒絕魚蝦蟹等所有海鮮!”瑞金醫院兒科邵潔副教授說:“這不僅使孩子感到沒東西可吃,長此以往,還可能引起營養不良、挑食偏食等壞習慣。對1歲內的寶寶而言,牛奶和雞蛋才是最主要的食物過敏源。”
  
  專家建議,可通過皮膚點刺等實驗,來確診寶寶是否對牛奶或雞蛋過敏。醫生將視其輕重,再決定到底是采用回避過敏食物法(不吃),還是替代治療法(改換豆奶、羊奶等)。
  
  胃腸不適也可能是過敏1歲寶寶有“過敏鏈” 

  記者發現,不少父母還反映:孩子經常打噴嚏、多腹瀉,尤其是在1歲內更易高發。“寶寶好發胃腸道癥狀,未必只是感染性腹瀉,也可能是由過敏引起的!”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洪建國教授強調:“胃腸不適也可能是過敏的一種表現!如果父母本人有過敏性體質或有過敏家族史,尤其是母親過敏,寶寶則要當心了。”
  
  據報道,2005年一新生兒在出生后幾小時因喝牛奶立即發生水樣的血性大便。經檢測,是由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的,這是第一例確診的年齡最小的、發病最早的牛奶蛋白過敏反應個例。
  
  目前,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相當高,尤其是國內大型城市。而上海的過敏性疾病發病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寶寶1歲內多是食物過敏引起的奶癬,到了2、3歲就發展為過敏性哮喘,到學齡期還會轉變為過敏性鼻炎等,這條‘過敏鏈’引起的負反應危害更大!”邵潔副教授說。
  
  專家提醒,對于特定嬰兒,如在醫生、營養師指導下,越早使用“修飾”過的無致敏蛋白特殊配方營養粉替代,不僅能延遲過敏疾病的發生、降低過敏疾病的風險,甚至還能減輕其他過敏疾病發病的程度。同時家庭中盡量不要飼養寵物。
  
  母乳喂養4至6月之前別給寶寶吃雞蛋
  
  不少父母看到寶寶4個月,能吃點咸東西,很興奮。就把既柔嫩、又有營養的燉蛋,拿來給寶寶試吃。“殊不知,半流質的燉蛋相比煮透、煮熟的水煮蛋,由于蛋白變性不完全,更可能致敏。”洪建國教授提醒。
  
  在西方,單以牛奶過敏的1歲內的小嬰兒約有4%至8%左右。在國際上,嬰兒營養指南建議:母乳喂養6個月,并推遲雞蛋等固體食物的添加,以預防兒童過敏性疾病。
  
  洪建國教授建議,在添加輔食上,如果父母是過敏體質,建議母乳喂養6個月;如果是一般人群,最好母乳喂養4個月,而此前不要添加雞蛋固體食物;如果確診蛋白過敏,在8至12個月前,最好別吃全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