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親跟母親是不同的;
2、父親更愛與孩子玩鬧;
3、父親對孩子的推動作用更大;
4、父親使用的語言更復雜;
5、父親對孩子的約束更多;
6、父親使孩子更社會化,為他走進現實世界做準備;
7、介紹男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行為;
8、父親支持妻子;
9、父親更會幫助孩子發揮潛能。
父親是孩子游戲的重要伙伴
在家庭交往中,相對于把更多時間花費在照料孩子生活上的母親,父親更多的是與孩子一起游戲。父親用觸覺、肢體運動的游戲把孩子舉得高高的,來回悠,或往下扔。這些大動作、激烈的身體游戲使孩子快樂地“咯咯”大笑。
孩子在頭3年內與父母形成不同的關系類型,痛苦時,他更多地到母親那兒去尋求安慰;而想玩時,則更多地會想到父親。孩子在散步、游戲時,喜歡和父親在一起。
20個月時,父親就成為孩子的基本游戲伙伴;30個月時,則成為更主要的游戲伙伴。20個月的嬰兒對父親發起的社會交往游戲明顯地感興趣,反應積極。30個月的嬰兒能興奮、激動、投入、親近、合作而有興致地和父親一起游戲,他們會把父親作為第一游戲伙伴來選擇。
父親幫助孩子形成積極個性品質
現代社會,良好的女性特征得到社會的推崇,即會關心人、體貼人,有良好的同情心、善意;而良好的男性特征,即獨立、自主、堅強、果斷、自信、與人合作、有進取心等也是社會對人的要求。
父親對孩子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是孩子良好個性品質的重要源泉。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自主、堅毅、勇敢、果斷、堅強、敢于冒險、勇于克服困難、富有進取心、富有合作精神、熱情、外向、開朗、大方、寬厚等個性特征。
孩子在與父親的不斷交往、相互作用中,一方面接受影響并且不知不覺地學習、模仿;另一方面,父親也自覺、不自覺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特征。如果孩子在5歲前失去父親,對他的個性發展會非常不利。孩子年齡越小,影響越大。沒有父親的孩子會缺少克服困難的勇氣,具有較多的依賴性,缺乏自信,進取心,同時在沖動的控制和道德品質發展等方面也受到削弱 。
父親能提高孩子社交技能
父親參與孩子的教養、與孩子交往對孩子社交需要的滿足、社交技能的提高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母親由于家務負擔重、性格等原因,沒有父親那么多閑暇和機會去進行交往。而隨著孩子長大,學會說話、走路,獨立性、生活自理能力的增強,與外界交往需要也日益增多,要求擴大交往范圍與內容,不再滿足于以往的交往方式與圈子,因此父親成為孩子重要的游戲伙伴,擴大了孩子的社交范圍,豐富了孩子的社交內容,滿足了孩子的社交需要。
同時,父親和孩子的交往使孩子掌握更多、更豐富的社交經驗,掌握更多、更成熟的社交技能。當孩子在和父親的游戲中反應積極、活躍時,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也較受歡迎。因為父親影響了他的交往態度,使他喜歡交往,在交往中更加積極、主動、自信、活躍。
另一方面,父親在與孩子的交往游戲中,較多采用平行、平等的形式,采取積極、鼓勵的態度,較少自上而下的直接教導,給孩子更多的操縱、掌握交往過程的機會,這有助于孩子學會更多的社交技能,特別是如何注意、識別、正確理解他人的情感、社會信號,學會運用、調整自己的行為反應,并且以此影響他人的行為。
父親能使孩子性別角色正常發展
在兒童性別角色發展中,父母都起著一定的作用,但是父親的作用似乎更大一些;尤其對男孩,作用、影響更大。嬰兒期父親缺失,對男孩性別角色發展不利,影響尤其大。但同時,女孩性別角色行為也受影響。
父親積極地和孩子交往,有助于孩子對男性、女性的作用與態度有一個積極、適當而靈活的理解。研究表明,男孩在4歲前失去父親,會使他們缺乏攻擊性,在性別角色中傾向于女性化的表現——喜歡非身體性的、非競賽性的活動,如看書、看電視、聽故事、猜謎語等。女孩性別角色的發展也受到父親的影響。女孩在5歲前失去父親,在青春期與男孩交往時往往會表現得焦慮、不確定、羞怯或者無所適從。
父親能促進孩子認知發展
由于父親性格、能力等的獨特特點,特別是父親與孩子在交往上的獨特性,使孩子從母親和父親處得到的認知上的收獲是不完全相同的。從母親那兒,孩子可以更多學到語言、日常生活知識、物體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但從父親那兒,則可以學到更豐富、廣闊的知識,更廣泛地認識自然、社會,并通過操作、探索、花樣變換多樣的活動、玩法,使兒童逐步培養起動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刺激、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培養孩子動腦、創造意識,并發展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對孩子的認知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父親較多地參與和孩子的交往,能日益提高寶寶的認知技能、成功動機和對自己能力、操作的自信心。
了解了父親對孩子可以起到的各種重要積極作用,愿每一位父親都發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與母親攜手共育智慧健康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