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引導孩子學走路呢?期間有什么注意事項么?
嬰兒學走階段的七大重點
發展時機:十至十五個月
發展狀況:寶寶走的動作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十至十一個月):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父母發現寶寶在放手能穩定站立時,就可以開始嘗試走路了! 第二階段(十二個月):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十二個月以上):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的訓練。
第四階段(十三個月左右):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也要著重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第五個階段(十三至十五個月):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廳心,使其朝正向發展。
意義:當寶寶開始走路就代表著具備以下三項條件
1、寶寶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隨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腳趾;
2、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本身的重量;
3、寶寶已經能靈活地轉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運用四肢,上下肢各動作的發展也已經能協調得好。
關于骨骼的問題:
有些寶寶在學習走路時會出現踮腳尖走路的行為,這到底正常還是異常呢?劉醫師表示,父母可觀察寶寶踮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若寶寶有用踮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恢復正常狀態,則勿需擔憂。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三歲之后運動協調才發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不穩都不用過度擔心。
很多剛學會走路的寶寶最容易發生意外就是扭傷,再加上這時候的寶寶通常不能表達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細致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來得知。劉醫師表示,父母應仔細觀察寶寶走路是否出現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壓一壓寶寶腿部各部位,看看寶寶是否會感到疼痛。
三種情況多注意
??八字腳需補充鈣
??寶寶的八字腳表現在腿上,也就是常說的X型腿和O型腿。X型腿的寶寶愛夾著大腿走,一般都不愛走長路,老嚷著讓媽媽抱,有時候這種姿勢的寶寶是缺乏肌肉負重鍛煉,媽媽別老寵著,要讓他多做些鍛煉;O型腿的寶寶走路像騎馬,不過不用擔心,慢慢自己就能調整過來。這兩種走態一般在2歲就能慢慢恢復正常,但如果一直這樣,就有缺鈣和維生素的跡象,需要治療。像O型腿嚴重的寶寶甚至要給雙腿打上石膏來糾正。
??跌撞易影響平衡
??剪刀步和醉步,這兩種步態的共同點是跌撞、不穩。事實上,寶寶學步時的跌撞、摔跤都是正常的,在跌撞中他能很好地控制腳步。不過,如果到2歲后還是這么跌撞著走,那么就要帶他去醫院,一種可能是骨架結構的問題;另一種可能是小腦疾病影響平衡,也可能是腦缺氧或腦癱。
??跛行要查髖關節
??鴨子步和跛行。有的寶寶走起來像小鴨子,兩條腿移動很慢。如果不小心摔倒了,要用手撐地、彎腰,或用手撐膝關節才能站起來。這種步態一開始學步就很明顯,一種原因是因為他還是平足,走的過程中要慢慢練,不妨讓他蹬小轱轆童車,一般到5歲前就會自然出現弧度;另一種原因是由于兩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要趕緊去醫院。走路跛行的多是得過小兒麻痹的孩子,若是一開始走就這樣,那可能是單側髖關節脫位引起的。
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第一階段: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覺學習行走。
第二階段: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為父母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第三階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媽媽的那一頭。
第四階段: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練習。
第五階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不要太大,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此時父母須在一旁牽扶,以防止寶寶跌下來。
依以上五個階段走路動作發展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輔助方式。
建議輔助工具
學步車、樓梯、木板、小椅子
備注:寶寶在使用學步車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要領。
1、最好等寶寶七個月大以后,能夠支撐頸部并平穩坐立時再使用。
2、學步車的高度須適合寶寶的身高,不宜過高或過低。
3、每次使用的時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
4、使用學步車應在大人們的視線范圍內。
安全環境的安排
學走路的寶寶所碰到的危險比前面幾項動作接觸的危險來得更多了,在環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費更多的心思。除了居家環境的安全外,父母也可幫寶寶穿上防滑的鞋襪,以防止寶寶跌倒。
陽臺:寶寶一旦學會行走,“到處亂走”是必然的情形,引時父母就特別留意寶寶走到陽臺上。沒有圍欄或欄桿高在85厘米以下,欄桿間隔過大(超過10厘米以上),或者陽臺上擺小凳子……容易使寶寶誤爬上,而導致危險。
家具:家具的擺設應盡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父母宜將所有具危險性的物品放置高處或移走,并且須留意所有家具中具有尖銳的角,以防寶寶去碰撞。
門、窗: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至于窗戶方面,最怕寶寶走到窗邊玩窗簾繩,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
把握最佳的輔助時機
整個嬰兒期寶寶的動作發展是否正常,關系著生理健康及日后的認知發展,如果寶寶動作發展受阻,不但會影響日后的學習,也會形成心理的障礙,所以父母該時時注意寶寶每個階段的動作發展情形。
另外,寶寶每個動作的發展都代表著一層意義,如果能在最佳的電動機給予適當輔助,對寶寶的動作發展將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寶寶學走,媽媽幫忙
扶物走
讓寶寶扶站于嬰兒床的一側,媽媽手拿玩具站在床的另一側,媽媽邊搖手中的玩具,邊說:“寶寶,走過來拿玩具了。”寶寶扶著欄桿走向媽媽。
領走
媽媽領著寶寶的雙手,同向站好,媽媽說:“寶寶,我們去那邊看看。”
提示:隨著寶寶自己平衡和協調能力的增強,媽媽可以逐漸由雙手領著寶寶,改為單手領著寶寶。
媽媽領著寶寶向前走。
專家指導
適宜寶寶:滿11個月、扶站很穩的寶貝。
最佳時間:寶寶飯后1小時、精神愉快的時候,是練習的好時機。
練習時間:每天2、3次,每次3分鐘左右即可,可逐漸延長練習時間。
特別提示:不宜過早開始訓練,每天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孩子的腿可能彎曲變形。
推車走
讓寶寶扶著嬰兒車的扶手站好,媽媽也用手扶著扶手,說:“寶寶,我們推車走了。”媽媽寶寶一起推車向前。
提示:媽媽一定要和寶寶一起扶著扶手,幫助寶寶控制嬰兒車的速度和方向,因為寶寶個子矮,看不清前面的情況,容易出危險;開始時,寶寶不會控制車速,猛地一推,車快人慢,很容易摔跤,所以需要媽媽的幫助。
學步帶助走
讓寶寶站好,將學步帶套在孩子的胸前,媽媽從寶寶背后拎著帶子,幫寶寶掌握平衡。媽媽說:“寶寶,我們走了。”媽媽寶寶一起走向前。
獨走
媽媽爸爸相距1米面對面蹲好,寶寶站在媽媽身邊,爸爸拍手呼喚:“寶寶,來,找爸爸。”寶寶蹣跚撲爸爸懷里。媽媽拍手呼喚:“寶寶來,找媽媽。”寶寶撲進媽媽懷中。
提示:用學步帶得好處就是媽媽不用彎著腰了,如果沒有學步帶,媽媽可以用一條毛巾代替學步帶。
專家指導
適宜寶寶:滿11個月、自己能獨站的寶貝。
最佳時間:寶寶飯后1小時、精神愉快的時候,是練習的好時機。
練習時間:每天2、3次,每次走5、6次即可,可逐漸增加練習次數、拉長距離。
特別提示:
嬰兒學走莫貪早
嬰幼兒運動功能的發育是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嬰兒的骨骼組織中含膠質多,含鈣質少,骨質比較軟弱,容易因受外力的牽引而變形。其肌肉組織中,尤其是下肢及足部肌群比較嬌嫩,肌纖維細軟含水分多,故肌力欠缺。若練習走路的時間過早,全身的重量必為雙下肢所承受,由于垂直重力的持續作用,往往使雙腿產生彎曲畸形,甚至形成“X”或“O”形。
日常生活中,可見到一些家長為盡早鍛煉嬰兒下肢的運動功能,常用兩手支撐嬰兒兩側腋窩,助力向上,反復使之做“跳躍運動”,這對嬰兒下肢畸形的形成和發展起著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另外,過早學走路也使嬰兒雙足弓罹受重力壓迫,加之維護足弓部位的肌力又較軟弱,可使足弓漸漸變得扁而平,易于形成“平板足”。
可見,過早學走路或不適當地“鍛煉”有導致嬰兒肢體畸形的可能,影響今后的體態健美和運動潛能的發揮。
因此,根據小兒體格發育的一般規律,應將嬰兒學走路的時期定在11個月月齡之后為宜,此時骨骼及肌肉組織有了進一步的發育,已基本具備了承受自身重力的條件。
選擇一雙合適的鞋
孩子會走路后,為他選擇合適的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個人一生中,至少要走1萬公里以上的路,因此,從小就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腳,這不是一樁小事。
· 可先打聽一下,哪些商店可買到質量較好的童鞋,大人可自己先去商店看一看,是否有適合孩子穿的鞋。
· 給孩子買鞋一定要帶孩子去試穿,帶孩子試鞋,最好不要匆匆忙忙,要有充分的時間。
· 為孩子選擇鞋子首先必須考慮穿著舒服。由于每個孩子腳的長、寬、厚度都不同,鞋的式樣也有差別,因此,選擇時要根據腳的實際尺寸,既要有空間讓腳生長,又不能使空隙過大以免不合腳,不便走路。最好用你的食指插在后跟處試一下,以不緊不松為宜,并要讓孩子站起來,行走幾步,感到舒適才可。也要考慮孩子脫穿鞋子是否方便。兩只腳都要試穿。
· 鞋的質地、樣式、顏色也需考慮。這個年齡的孩子適于穿布底或軟皮底童鞋,要求鞋底稍柔軟而不滑。鞋面也是以布或軟皮制的為好。質地要牢固、柔軟,冬日能保暖,夏日能透氣。鞋的樣式,要簡單舒適,以方頭鞋為宜,有空隙使腳趾可活動,有利于腳的健康生長。不能穿尖頭鞋,有些父母常以成人的審美標準來為孩子選擇鞋,而未考慮保護孩子的腳的生長發育。一雙鮮亮的鞋能激起孩子學走的興趣。
· 適中的價格比較適合,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腳生長速度很快。一般孩子3~4個月就要換新鞋,不像成人一雙鞋要穿1~2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