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牙晚不全是缺鈣的問題

  要想了解出牙晚的原因,首先應明白牙齒的發育過程。牙齒是有牙胚形成,牙胚從胚胎2個月開始發育,因此,牙齒的發育和生長有一個長的、復雜的過程。每個牙齒的發育大體分為3個時期,就是生長期、鈣化期和萌出期。這種復雜的發育過程是身體其他器官所沒有的。如內臟只有生長期,骨骼系統有生長和鈣化期;而牙齒不但要鈣化,而且還要萌出,才能行使功能。

  牙齒發育的過程和機體內外環境有密切關系。在牙胚形成階段,機體本身的影響,特別是物種演化、遺傳因素、母體孕期嚴重代謝障礙和其他目前尚不清楚的因素,都可能影響牙胚的形成。

  因此,出牙晚的原因并非單純缺鈣造成的。正常嬰兒一般約在6個月左右萌出第一乳牙,但有的嬰兒出牙稍晚,甚至相差3、4個月也不算異常。臨床上,1歲左右才出第一乳牙的,仍可以認為屬于生理范圍。一般臨床上將10個月仍未出牙診斷為出牙延遲。

  有不少家長見到寶寶長到8個月尚未出牙就著急,擅自給寶寶增加魚肝油和鈣的劑量。其用心雖好,但這種做法對寶寶的健康有害無益。寶寶出牙時間的早晚主要由于遺傳因素決定的,正常情況下,出牙早的寶寶生后4個月就有乳牙萌出,而出牙晚的,卻要到10個月時才萌出。如果寶寶超過10個月尚未長出第一個乳牙,應考慮有無全身性疾病,如佝僂病,呆小病,極度營養缺乏,或先天性梅毒。長期不長第一顆乳牙是否有無牙畸形的可能,可借X線拍片查明。家長發現小兒出牙延遲時,應到醫院全面查體而不是盲目地增加魚肝油和鈣片的劑量,以免事與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