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寶寶瘀傷,最安全的辦法

  寶寶的瘀傷經常容易出現,但是出現的原因卻大不相同。如何對待寶寶的瘀傷,你知道嗎?


  寶寶有瘀傷的原因


  如果你的寶寶剛出生,這些瘀傷可能是在出生過程中造成的。發生瘀傷通常不需要擔心,因為瘀傷很快就能自愈。


  如果你的寶寶大一點,又好動的話,出現瘀傷大概是撞到了或是偶爾摔到了。當寶寶探索周圍世界時,磕磕碰碰是經常發生的事。幾乎所有的寶寶,尤其是那些正在學爬或學走路的寶寶,身上總會不時出現青腫的瘀傷。


  如果你的寶寶是在托嬰機構跟其他孩子一起,或你家里有其他大孩子,那么小寶寶可能會被扔出的玩具或不小心的手肘意外撞到而出現瘀傷。下次你的寶寶周圍有其他孩子活動時,要注意讓小寶寶別處于“火力”范圍內。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并且你認為他身上的瘀傷太多,那照看寶寶的老師或管理員談談這個問題。你不可能預防所有的磕碰,但如果寶寶周圍的孩子中有個小惡霸,你可以采取措施讓你的寶寶遠離那個孩子。


  當然,如果你的寶寶在幼兒園或交給保姆看管,而你有點懷疑寶寶不安全,不管有什么疑慮,都一定要采取措施,并要等問題得到解決后,再把寶寶送回去。


  無論什么原因,瘀傷都是由于靠近皮膚表面的軟組織內小血管受到撞擊后破裂形成的。當破裂血管中的血液滲入皮膚,就會引起我們所熟悉的青色瘀斑。然后,身體會將瘀血分解,并重新吸收,這時瘀傷處一般會變成黃綠色。


  瘀傷在小嬰兒和幼兒中更明顯,因為他們的皮膚更薄。皮膚白皙的孩子也容易出現瘀傷。不過,確實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受淤傷。


  處理寶寶瘀傷的最好辦法


  大部分瘀傷通常不痛,而且可以在一兩周內自愈。如果皮膚沒有破損,瘀傷不需要包扎。


  你可以在碰傷后最初的48小時內,用冰袋冷敷傷處15分鐘,每天反復冷敷幾次,幫助減輕腫脹。如果你手邊沒有冰袋,可以用裝了冰塊和水的可封口塑料袋,或者一袋稍微解凍的速凍豌豆或速凍玉米粒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無論你決定用什么東西做冰袋,都要先用毛巾包起來,然后再放到寶寶的皮膚上。在給寶寶喂奶、抱著寶寶、或跟他一起看書時,要設法把冰袋固定在寶寶受傷的部位上。


  如果你認為寶寶的瘀傷會痛,比如說,一碰到傷處,寶寶就開始哭,那么你可能需要咨詢醫生是否可以給寶寶服用合適劑量的對乙酰氨基酚(也叫“撲熱息痛”)或布洛芬。提醒:這些藥物能夠緩解疼痛和腫脹,但對瘀傷本身來說,你是無能為力的。不過,你可以通過擁抱和親吻來安撫你的小寶寶。




  寶寶瘀傷什么時候去醫院?


  如果寶寶的瘀傷是由于從床或沙發上摔下或其他嚴重意外造成的,比如說從汽車座椅上摔出等,那么就需要去醫院進行治療了。醫生會檢查是否還有其他不容易發現的損傷。


  如果寶寶出現下列情況,也需要去醫院:


  撞到頭部,耳后有瘀傷,或有其他頭顱骨折的跡象。


  瘀傷在14天內沒有消退。


  瘀傷帶來的疼痛超過24小時。


  大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肘關節、腕關節)上有瘀傷,寶寶不愿意活動這些關節,或者出現手臂、腿活動困難。


  有切割或磨損外傷,表現出感染癥狀,比如化膿、發燒或疼痛和腫脹加重。


  另外,有個情況并不常見,但需要引起注意:如果你的寶寶下背部受傷后出現明顯的瘀傷,需要告訴醫生。醫生會檢查寶寶是不是有泌尿系統出血,這可能是腎臟或其他器官損傷的癥狀。


  最后,經常性的無法解釋的青色瘀塊可能意味著你的寶寶有容易出血傾向。將這些無法解釋的瘀傷告訴醫生知道,同時,一定要說明是否伴有鼻出血或牙齦出血,寶寶瘀傷伴隨這樣的出血可能預示寶寶有嚴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