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柳葉刀》雜志報道,給一歲左右的嬰兒服用撲熱息痛來治療發燒,則嬰兒到六、七歲時患哮喘的風險會增加46%。但是研究者們還不確定是否這種藥物一定會引起哮喘病,或者是因為還有其他潛在因素作用的結果。有專家稱對于嬰幼兒發高燒還是需要用這種藥物治療。
研究者稱,給小孩服用越來越多的的撲熱息痛與過去50年內不斷增加的哮喘病例相吻合。這項最新研究在31個國家開展。被調查者都是六、七歲小孩的父母,研究者要求他們填寫了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還表明,給小兒服用撲熱息痛的劑量越大、越頻繁,則將來患哮喘的風險越大,患濕疹和干草熱的風險也增加了 。對這項研究發現的一種解釋認為撲熱息痛會給小兒身體帶來變化,使其對炎癥和過敏更加缺乏抵抗力。
研究的帶頭人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理查德·比斯利教授稱,他們強調研究結果并不能作為停止使用撲熱息痛的原因。
英國藥理學會的會長杰費里·艾若森教授稱,有關撲熱息痛使用劑量和患哮喘的風險之間的關系確實可以證明哮喘病和使用這種藥之間有一點的聯系。這也證實了之前的一些研究結論,并且研究強調了給小兒服用撲熱息痛不能過于頻繁,只有當發高燒(38.5C 攝氏度或以上)或有明顯的痛苦時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