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結果。注意到了孩子整理房間的行為,父母可以說—— “我發現你今天已經整理了房間,現在房間煥然一新。做得真好!”
2. 說原因(具體細節)。告訴孩子——“你不僅把床上的衣服都疊好了,也把書桌上的書都排列整齊了,真棒!”說得越具體,孩子下次越知道該怎么重復這個行為,也知道了自己哪些行為是受到稱贊的。
3. 說內在人格特質。接著,父母可以說—— “看得出來,你是個很負責任(勤勞,用心……)的人”,稱贊時,要多談人格特質,而在做批評時,就該談行為,而避談人格特質。
4. 說正面影響。例如可以這樣說——“有你這樣的孩子,爸媽覺得很高興。”
如果把上述這些話一氣呵成,就成了: “我發現你今天已經整理了房間,現在房間煥然一新。做得真好!你不僅把床上的衣服都疊好了,也把書桌上的書都排列整齊了,真棒!看得出來,你是個很有責任心的人。有你這樣的孩子,爸媽覺得很高興。”
然而,在“說正面影響”的一項時,建議父母要謹慎為之。大部分父母都習慣和孩子說:“爸媽以你為榮”,如 “你這次數學考了滿分,爸媽真以你為榮。”孩子會感覺滿分爸媽才會“以他為榮”,那萬一下次沒考好,父母就不再感到驕傲。如果換一種說法,強調人格特質——“這次你考了滿分,爸爸、媽媽發現你很努力,才有這么好的進步,爸媽真為你感到高興。”如此一來,孩子就會知道,他努力該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取悅任何其他人,只要努力,不論成績如何,父母都會為他高興。(心理學博士 張怡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