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連日調查發現,隨著早教機構越來越“初生嬰兒化”,家長把才兩個多月大的孩子送到早教班并非“個案”。街坊不禁疑問:這么早就讓孩子“上班”,靠譜嗎?
兩月嬰,被爸媽送去“早教”
記者調查發現,早教班從一開始只針對2歲半-6歲的孩子,竟然逐漸發展到剛出生的小嬰兒也可教了。
才出生兩個多月的樂樂還不會捧奶瓶,他的媽媽賴女士已經給他報了一個早教班。“一開始也不想報,但看到小區里不少媽媽都帶孩子去附近的一家早教班上課,出于好奇想體驗一下。”賴女士說。
“體驗”過后,賴女士發現早教班也不是人們所想像的:孩子累,大人受罪的“痛苦班”。“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上課內容。我的寶寶太小,主要就是給他洗洗澡、做做按摩體操、聽聽音樂鍛煉聽力等。他們還會給新媽媽傳授帶寶寶的知識,比如怎么給寶寶洗臉、洗頭、洗手,怎么幫他擦鼻涕和眼屎,如何科學人工喂養等。”
不過,由于孩子太小,賴女士不得不帶著奶瓶去上課。“他們有開水,沖一下在課堂上喂寶寶就行了。有時老師還會留出專門的喂奶時間。”
記者了解到,像賴女士這樣把丁點大的小毛孩送到早教班的“80后”辣媽越來越多。在各大網站的親子討論版,隨便就能發現辣媽們焦急詢問早教信息的帖子,為趕早教班的優惠期,一些辣媽甚至在大腹便便時就幫未來的小寶寶報名了。
嫌麻煩,中途退出的不少
三個月前,6個多月的果果報了廣州天河區某廣場內的一家早教班,96節課15000元左右。果果媽余女士告訴記者,之所以選這家早教機構,“是被它的環境吸引”。
前天,記者特地去“踩場”,發現確實如余女士所說,這家早教機構的環境非常整潔:休息區、喂奶間、玩耍區、上課區分得清楚又精致,雖然是在商場內,但空氣流通非常好,“據說是采用國外先進的排風系統”。幾間大教室鋪的是一種特殊材質的地墊,沒有異味觸感也不錯。外間有水吧,給寶寶提供果汁飲料,同時還有寶寶獨立衛生間和小小洗手臺。
然而,才上了一個多月的課,余女士就感覺快支持不下去了,“大冬天的把寶寶抱過去,太麻煩了,大人小孩都受罪。”她想等夏天再去上。余女士坦言,報班主要是想讓孩子和別的小朋友去玩玩:“比如訓練她抓東西、打招呼、聽聲辨位、學坐、訓練樂感等等,都是我平常在家做的內容。6個月左右的孩子能學什么呀?”
采訪中,記者發現,雖然家長們在給寶寶報班時花錢不計成本,興致高昂,但上了一段時間后,由于各種原因打“退堂鼓”的也不在少數。一些早教機構的接待員透露,雖然新爸新媽們每次一報就是一到兩年的課程,但“堅持下來的并不多”。
此外,記者還接到這樣的投訴:早教班宣揚要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而事實上效果并不明顯。一位媽媽告訴記者,她女兒所在的某頂級品牌早教班孩子多、老師少,“每次上課老師都像在趕場子,迅速把課程上完,還要趕赴下一個課堂,也不考慮孩子能體會多少”。
她舉例,“比如讓小孩體驗的環節,自己的孩子往往還沒輪到,老師就進入了下一個主題。”結果上了半年,她發現孩子在45分鐘課程里,只對不到10分鐘的游戲環節感興趣。而游戲環節,孩子也不能盡興。“由于人多,游戲設備少,孩子往往剛輪到,就被別的孩子催著下來了。游戲設置也是老三樣,沒有變化”。后來她女兒哭鬧著不肯再去,“我只好跟他們交涉,把剩下的錢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