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舌是3~5歲的小兒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癥狀。大多數有地圖舌的孩子長得比較肥胖,舌頭本身一般痛苦不大,但有些患兒常伴有食欲減退、大便溏泄或便秘、面黃肌瘦、夜間盜汗或夜驚、易發生上感等。地圖舌產生的原因可能與遺傳、過敏體質、乳牙萌出期、腸道寄生蟲、消化不良等因素有關。臨床比較常見的是,媽媽喂養方法不當,使孩子從小養成挑食偏食的習慣,喜好煎炸熏烤的肉類食品,愛喝飲料,而對米面類食物,特別是蔬菜則不吃。天長日久,體內就會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就容易出現地圖舌。
“地圖舌”是怎么回事
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而舌苔的變化是反映胃氣盛衰的“晴雨表”。小兒的脾胃嬌弱,如飲食無節制,則易傷脾胃,脾失健運,胃失和降,于是便從舌苔上發出信號。中醫從舌苔的顏色、厚薄、有無,可以看出胃氣的盛衰,邪氣的強弱和脾胃消化功能性疾病的輕重。根據孩子舌苔和臨床癥狀,一般可分為兩種:
脾胃陰虛型孩子的舌苔剝脫片大小不等,如地圖狀,邊緣隆起,剝脫面發紅,與舌質色澤有別,同時伴有雖感到饑餓而不思飲食,低熱、神疲、乏力,身體消瘦,口渴喜冷飲,大便干燥,夜間睡覺時易盜汗。
脾胃氣虛型孩子舌苔的剝脫面邊緣無隆起,剝脫面光滑如鏡,其顏色也與舌質顏色基本相同,并伴有食欲減退,形體瘦弱,面色蒼白或萎黃,常流口水,肢倦乏力,少氣懶言,稍一活動則氣喘,易出汗,睡時露睛,大便稀溏,或雖成形而次數較多。
得了地圖舌如何治療
對出現地圖舌的孩子,除了為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可根據具體情況辨證給予中藥治療,并從飲食方面進行調理。
屬于脾胃陰虛型的孩子,宜滋補脾胃、養陰生津,藥用太子參、生黃芪、北沙參、麥冬、五味子、銀柴胡、地骨皮、炒白術、生山藥、炒扁豆、生地、仙鶴草、紅棗、石斛、甘草等。膳食上可讓孩子吃一些小米綠豆粥、玉米糝紅薯粥、麥片北瓜粥、八寶粥等,每天變換食用。同時讓孩子吃些牛奶、雞蛋、瘦肉、魚、豆制品以及新鮮蔬菜,滿足身體對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還要根據季節給孩子選食蘋果、桃、葡萄、甘蔗、香蕉、山楂、烏梅、西瓜、西紅柿等。適量吃這些水果,既可補充維生素,又有養胃陰的作用。但要注意不吃油餅、煎蛋、煎餅、烤羊肉串、炸花生米等食品,不喝含糖過高的飲料,忌食辣椒、芥末、胡椒、干姜、羊肉、狗肉及肥肉等辛辣溫熱食物,以免損傷孩子的脾胃。
對于脾胃氣虛的孩子,宜健脾益氣、溫中和胃。藥用生黃芪、生曬參、炒白術、茯苓、當歸、陳皮、升麻、紅棗、蓮子肉、佛手、雞內金、生龍骨、生牡蠣、浮小麥、甘草等。在膳食上應給孩子吃些粥食,如粳米山藥粥、薏仁粳米紅棗粥、糯米扁豆粥、蓮子糯米紅棗粥等。還可吃些溫性的牛羊肉,但最好和白蘿卜或胡蘿卜一塊兒燉爛后食用。平時可適量吃些時令水果及深綠色、黃色或紅色等顏色深的蔬菜。對于辛辣刺激,難消化的煎炸油膩食品,爆米花等膨化食品,冷飲或冰凍食品等不要食用,避免孩子脾胃遭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