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童話故事中,有許多不同復雜的程度,其中程度最簡單的是“甜稀飯”的故事,相較之下,法國美麗的童話“Perronik”故事就復雜多了,一個為追求圣杯的傻子,經過了七個困難重重的關卡和障礙,終于克服萬難、完成使命……像這樣的故事,就適合正要脫離童話世界,也許大約九歲左右的小學生來聽最好,而前面那個很快樂的甜稀飯的小故事則很適合作為三歲小朋友們的第一個故事,他們很喜歡聽那豐豐富富的,充滿著好吃的甜稀飯的小飯鍋,是如此的奇妙,只因為忘了咒語,鍋子里的甜稀飯竟然會溢滿全村。這個年紀的孩子對自己的生命有一種永恒的感覺,有一個小孩,當他母親告訴他說她因為太忙不能帶他外出時,他竟然如此回他母親:“我多的是時間,我給你一些好了!”
幾乎,每一個童話不是要解決問題,就是要對抗惡魔,譬如:白雪公主里的皇后,或是Perronik所遇見的各種不同的怪物等等。簡言之,故事里的問題越輕微、越不嚴重的話,就是越適合年紀小一點的孩子,反之,惡魔越大的就適合大的孩子們聽。
再者,童話故事里的英雄或女英雄,在他們成功的追尋到他們所求之前,必定會經歷某些特定的過程,或者復雜、艱辛的旅程,在三只小豬的創作中,那只最后成功戰勝大野狼的豬,有三次幾乎落入大野狼的陷阱。“三”是一個在童話故事中經常被提到,與挑戰有相當關系的數字,在此故事中,也許小豬的任務并沒有被描述得很怎么樣,然而,小豬處理問題的幽默,卻使得這個故事成為四歲的孩子們的最愛。在“七只烏鴉”的故事里,扮演主角的女孩一定得先到星星、月亮和太陽那里去,要不然,她就無法幫助她的哥哥們恢復人形,這是一個可以說給五、六歲左右的孩子們聽的一個很好的故事,另外,還有一個更復雜、更美麗的童話故事就是挪威有名的“東邊的太陽和西邊的月亮”的故事,這個故事也一樣,女英雄必須經歷千辛萬苦跋涉,才能救出王子,旅途中,首先,她遇見三位智能的女人,后來又加上四個風,北風將她吹到東邊的太陽和西邊的月亮的城堡,可是,她的任務還是沒有完成,在她和王子結婚之前,她又經歷了更多的挑戰。這是一個較適合小學一年級或一年級以上,較不適合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聽的故事,只有當孩子內在自我的心思成長得更細密,他們能從更復雜的童話故事中獲取滋養時才合適聽復雜的故事。
在心里有了這些觀念之后,我想把在學校里常說的故事,依復雜的程度分類,這其實是件有些危險的事,因為童話故事是活生生的,豈可如此隨意地被分到這一類或那一類的?即使分了類,也可能會不停地把故事歸入一類之后,又轉換到另一類,最后,最可能做的決定是,這個故事究竟適合哪一個年齡群或某一個特別的孩子?所以,請僅止約略的接受以下的分類即可,或只當是個指引,等時間過去讓自己在這個領域里成長自己的判斷,不過,還是有些幫助的,如果你將之作為了解不同復雜程度故事的工具,而從中選讀不同類別的故事,這也是不錯的!
1、在幼兒園里,三歲或混齡的孩子很能滿足于短小的,大自然的故事。簡單的,如:“甜稀飯”的故事,三歲以上的孩子通常已經準備好要聽有連續性的故事了,如:“拔蘿卜”的故事,蘿卜長得太大了,老爺爺沒辦法獨自拔起來,所以一個接一個地請了奶奶、孫子、狗、貓,最后還請了老鼠,大家一起合力才把大蘿卜拔起來。我們發現:很多這類故事都有一種強調反復和順序的形式,很多傳統的歌謠也是如此,如:“我有一只貓,我的貓很喜歡我”或那首以色列人過?越節時唱的“Had Gad Ya”等…。有順序性的故事還有一個附加的好處:剛學講故事的新手都會覺得講這些故事“不難!不難!”這個年齡層。適合三歲左右的孩子的故事,比如甜稀飯、金鎖與三只熊、虱子與跳蚤等。
2、接下來的故事類別稍微復雜一些,但整體而言,感覺多是快樂,少煩惱或爭戰的,四歲或剛滿五歲左右的孩子很喜歡這類故事:比如比利山羊、三集小豬、野狼和七只小羊等。
3、再下來的這個故事類別,我們通常會聯想到五六歲左右的孩子,相關的這些故事有更多的挑戰,更多的細節,其中的主角,通常,在他們的世界開始之時即被賦予了一個起碼的任務,如:“面粉場的男孩和貓”,不過,雖然他們遭遇困難、障礙,但他們并不因此覺得他們個人的靈魂背負過重……。這類故事包括:青蛙王子、小紅帽、白雪和七矮人等。
4、最后,我要談的這一類是特別適合六歲,準備要進入一年級的小朋友的故事,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承受著失去乳牙的壓力,同時,也感受到精華的童年即將離去。比如灰姑娘等這一類故事,主角的受苦,或煩惱的經驗正好符合這個轉換新階段的兒童的內在成長經驗,通常,這些故事是在幼兒園里,在孩子們要離開,要進入小學一年級以前講的。
一個經常困擾幼兒園老師們的問題是:如何為混齡班的孩子們選擇故事。如果一個班級是三歲到六歲的混齡團體,有些老師會擔心是否難度較高的故事會傷害到較小年紀的孩子?我自己和其它一些老師的經驗是:“沒有問題!”只要,這個故事是適合這個班的某個年紀的孩子就可以了!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事情是這樣子的:在一個混有三到六歲孩子的混齡班里,老師可以選擇一個適合五、六歲孩子們聽的故事,這時,三、四歲的孩子們也會聽,他們也許不像聽比較簡單的故事那么專注,但他們很少會顯得不安,雖然,有些時候讓小一點的孩子坐到靠近老師或助教的身邊會更有助于這些孩子們的專注程度。反之,如果老師把這個同樣深度的故事說給分齡的三歲或四歲班的小朋友聽,老師會發現:孩子很不專心,而且他們很快地就失去了興趣,這就好象是在團體中沒有幫忙“傳送”故事的人。在混齡班里,從故事中,老師也可以制造一些平衡的感覺,例如有時候講些適合小的孩子們聽的故事,通常,大的孩子不會對簡單的故事感到無聊,因為他們現在夠長大,他們可以從順序的或簡單的故事中看出幽默,當小的孩子正全心認真地聽講時,他們會在幽默的部份笑出來。
選擇故事另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是:這個童話是否是整個社會所周知的,不管這個故事是否能兼顧到適合的年齡。當一個故事是眾所周知的,通常比起其它方面來說,孩子會在更小的時候就已經聽到這樣的故事了!
最后的一個考慮,也可能是最重要的考慮,即:說故事的人自己與故事的關系。有時候,人會因為非常喜歡一個故事,結果在孩子還小時,他們就開始講這個故事給孩子們聽,這樣作其實是無妨的,這里的前提是,說故事者以他自己對故事的鐘愛而為小朋友們建構了一座溝通的橋。我認識一位非常酷愛“七只烏鴉”的老師,他年復一年的講這個故事給他的三、四歲的小朋友班級聽。雖然我自己不一定會這么做,但是,當說故事的人伴隨著他對故事的愛和對故事的了解,童話故事的大門即會開放,童話故事對生命全領域開放,在生命的全領域中,童話故事是真實而且能存活到永遠的。在述說童話故事時,不只是孩子,我們自己也一樣被滋潤、培養,并且被帶進入這樣的永恒的,生命的全領域之中。魯道夫史代納曾經如此的形容童話故事的優美,他說:“童話故事比我們所能想象的還要深入,隱藏在這個資源里面的,從那里面流露出來的誠摯和真正的民俗故事,是經過世紀以來,全人類的進化所能表達的,精粹的,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