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調查,2006年我國人均購書不到5冊,扣減教材教輔后人均購書僅為2.8冊。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小學生課外閱讀量要達到400多萬字,這就意味著每個小學生每學期至少得閱讀3到4本文學圖書。由此可見,在這個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時代,孩子們的精神食糧越來越貧乏。兒童文學是孩子們的“高鈣奶”,閱讀貧乏的孩子們正面臨著“缺鈣”的尷尬。
是什么導致童年閱讀如此“缺鈣”?筆者以為,首要原因是整個社會閱讀風氣的“ 缺鈣”,以致孩子們課外不愛讀文學精品。2006年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進行的第四次全民閱讀調查顯示,我國國民閱讀率從1999年的60.4%下降到了 2005年的48.7%,首次低于50%。這與我國年出版圖書超過22萬種的世界出版大國形象極不相符。大人都不愛讀書,孩子們會熱愛書籍,與好書成為好朋友嗎?
其次,兒童文學創作的“缺鈣”,導致孩子們沒什么精品可讀。兒童文學作家、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海豚出版社編輯張菱兒說,中國作家協會正式會員有8000多人,從事兒童文學的不足1000人,真正為兒童熟悉和喜愛的作家更少。況且,我們的兒童文學創作才走過“喝洋奶”、“西風烈”時代,2003年以后才出現《皮皮魯總動員》、《淘氣包馬小跳》等國產少兒暢銷書。雖然,2009年第一季度少兒圖書銷售火爆,比平時增長了近一倍,原創兒童文學作品銷量達到了一半,但屈指可數的兒童文學精品,依然遠遠滿足不了孩子們的閱讀需求。
當然,教育的“缺鈣”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課程壓力和考試壓力,使許多少年兒童沒有時間和心情去閱讀課外圖書。
“缺鈣”的童年閱讀孕育不出“富鈣”的童年,也培養不出“富鈣”的孩子。(劉紫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