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嬰幼兒食物過敏

  所謂食物過敏,是指食物中的某些物質進入了體內(通常是蛋白質),被體內的免疫系統當成入侵的病原,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對人體造成了不良影響。食物過敏所產生的癥狀,反應在消化道(如胃熱、腹瀉、嘔吐等)、皮膚(如發疹、紅斑、搔癢等)、呼吸道(氣喘、胸痛、鼻炎等)等器官最多。嚴重時,病人的血壓會下降,甚至于休克。


  食物過敏最容易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常造成父母喂養的困擾。表現為,某些食物引起的反復規律發作的嬰兒身體過敏的病癥,有的有濕疹、蕁麻哮喘、支氣管炎、嘔吐、腹瀉等癥狀。嬰兒食物過敏主要與嬰兒體內某種蛋白質的結構的變異缺陷或功能的發育遲緩有關。能引起過敏食物原有牛奶、小麥粉、蛋類、巧克力、豆類、貝類等。另外食物添加劑也可引起過敏反應,如谷氨酸單鈉能引起風疹、黃色食品可引起哮喘、苯甲酸酯可引起蕁麻疹等。個體對食物敏感有很大差異,有些嬰兒對豆類、貝類等食物很敏感,即使進食極少,亦可引起劇烈反應,表現為暴發性蕁麻疹。有些嬰兒只有在過量進食某種食物時如草莓才出現過敏現象,而適量進食不產生過敏問題。


  兒保專家指出兒童食物過敏的3大危險因素是:


  過敏性疾病家族史
  父母有各種過敏性疾病表現的,子女食物過敏發病率高。專家建議,夫婦有食物過敏史的,懷孕后期要提防曾讓自己過敏的食物,以免讓孩子通過人奶間接過敏。


  皮膚癥狀
  嬰兒早期出現的濕疹、紅斑風團、瘙癢等與過敏性疾病有關。有過敏性皮膚病的小兒食物過敏的發生率高達90%。而有皮膚癥狀的食物過敏患兒不吃過敏食物后,全部癥狀緩解。專家建議,反復出現濕疹等皮膚癥狀的嬰兒應首先考慮是不是食物過敏。


  過早添加輔食
  4個月內添加輔食的嬰幼兒過敏危險性是晚加輔食者的1.35倍。專家提醒,建議固體食物的加入最好延遲到6個月之后,特別是動物性食物,切忌在嬰兒食物中過早加入花生、大豆等。




  預防食物過敏現象,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1、實施母乳喂養。
  只有母乳喂養才能滿足6個月以內嬰兒全部營養,而且可大大降低過敏的發生率。因此對有過敏體質的嬰兒,都應將哺乳時間堅持到嬰兒對食物過敏的自發消失期,即在10-12個月。


  2、科學添加輔食。
  寶寶從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預防寶寶預防寶寶過敏,要注意輔食添加的順序。應先添加米粉類食物以及蔬菜、水果。隨著年齡增大,在嬰兒6-7個月,可以逐漸添加食魚、肉、葷,為斷乳期作準備,以合理營養代替母乳,確保營養平衡。對嬰兒添加食物應經試食—適應—喜歡這一過程后,再轉入新食物的試食,這樣可以發現嬰兒有無食物過敏,減少盲目性帶來的不良后果。同時新食物的試食量開始要少,約5-10毫升,主要觀察嬰兒有無過敏,以后可逐漸增大食量至30-40毫升。但同一食物一次不要喂得太多,過量的進食單一食物也是誘發食物過敏的原因之一。


  需特別強調的是,過量的糖、脂肪、化學添加劑、鹽、味精對嬰兒均有百害無一利,通常牛奶中含鈉較高,幫母乳代奶粉應進行脫鈉處理才能喂嬰兒。因此,嬰兒輔食品絕對不要加鹽和味精等調味品,而應盡量選用高鉀低鈉的食物作為嬰兒的營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