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坊間有許多性向測驗的方法,耕莘護專幼保科專任講師羅文喬認為,這些多半是針對比較大些的孩子所設計的,小小孩在還不會拿筆操作時,不適宜做這些測驗,但父母卻可以從日常生活中來觀察孩子的喜好,如此顯示出的興趣往往才是最真實的。
八大智能可為性向標的
在1983年,哈佛大學教育學系的迦納博士提出了人天生有八大潛能,及現今所說的多元智能,分別為:
1、語言-如果你發現孩子的表達能力比同年齡的孩子好,懂得字匯也比較多,通常可能會在語言表達方面比較好,將來適合做業務、公關、外交官等工作。
2、邏輯-當孩子說話時很有前因后果的邏輯,玩益智游戲時特別有興趣,或者對于跳棋等有規則性的游戲可玩得很好,多半即是有推理邏輯的能力,可從事律師、檢察官等工作。
3、空間-如果孩子對于拼圖、積木等建構的玩具很有興趣,或許即是對空間概念比較好奇,這將來可做建筑師、設計師等工作。
4、音樂-如果孩子的節奏感很強,聽過的音樂即不會忘記,喜歡自己放音樂來聽或跟著哼唱,即可能有音樂智能的潛力,將來極有可能成為音樂老師或音樂家。
5、肢體-一旦孩子十分好動,對于三輪車、攀爬等要用到體力的活動很有興趣,則可能有肢體智能,將來成為運動員、韻律老師等的機率非常大。
6、人際-有些孩子喜歡與人互動,只要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就很開心,但往往喜歡當領導者,這孩子將來很有希望當主管或從政。
7、內省-有些孩子天生比較獨立,看起來與別人不一樣,內斂、喜歡思考是他的特質,這樣的孩子的內省能力很強,極有可能成為哲學家、思想家等。
8、自然觀察-雖然只要是孩子好奇心都很強,但父母往往會發現有的孩子特別喜歡觀察大自然中有趣的規則,例如樹葉為什么會掉下來?天空為什么會下雨等,這樣的孩子就有可能成為科學家或研究人員。
羅文喬表示,雖然迦納博士將孩子的智能分為這八種,但并不代表孩子只要學習某方面有興趣的事物,小小孩其實更需要的是全方位的通才教育,一旦父母提供了各式各樣學習與游戲的環境,自然會發現到孩子的喜好,特別有興趣的長才需要持續發展,但特別不喜歡的科目也要鼓勵孩子去接觸,唯有多方面學習才能讓這些智能相輔相成地完全連結,再突顯其中一樣成為最后的目標。所以重點是父母必須要提供一個多元學習的環境,才能讓孩子打好各方面的基礎。
給予機會 從旁觀察
羅文喬提醒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有多方面嘗試的機會,再從旁觀察之后,才能發掘其潛能所在,這當中細心與耐心十分重要,另外需要注意的事情還有:
1、教具多元化-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喜歡拼圖就只提供這一樣玩具,而是家中必須要準備各式各樣不同作用的啟發性教具,但羅文喬發現,許多父母最后往往常會因為自己的期望而讓孩子去學習才藝,而不是孩子自身的興趣,因此記得一定要先全面性的讓他們接觸,再加以引導,才能找出真正的興趣所在。
2、空間自由化-當孩子在嘗試各項新鮮事的時候,只要是具安全性的都不要介入太多,也不要用命令或強制的口吻規定他們一定要玩什么,而是最好在家中準備一個分隔柜,用一個個的托盤內擺放分類好的玩具,上面要標示清楚,才能讓孩子輕易的找得到想要的玩具。建議不要用玩具箱,因為箱子太大太深,容易讓某些玩具永遠都在底層不易被發現,或者每次要找一樣玩具就整箱都要倒出來,所以父母得提供孩子自由的空間與選擇性,讓他們擁有自在的學習環境。
3、時間彈性化-父母不要期望孩子在很短的時間就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必須要從旁觀察一段時間后,才能知曉他們的性向所在,記得一定要有耐心但不過于熱心,才能從日常生活的觀察中得知將來學習的方向。
其實父母在觀察與給予孩子培養興趣或找出性向的機會時,必須與孩子有所互動,而不是丟孩子一個人獨自摸索,必須要先引起動機,才能知道到底他喜不喜歡,并且要等到好奇階段過了之后才準確,這些都必須要靠父母平常對孩子的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