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降生的那一天開始,就在快速地搜集身邊所能搜集到的所有信息,他在認真地聽、看、觸摸和思考。爸爸媽媽與他的對話、洗澡、吃手、散步、爬著玩……寶寶每天都在學習。作為爸爸媽媽的你,應該怎樣在生活中來對寶寶進行早期教育呢?
有用的日常游戲
還不會說話的小寶寶,就已經可以通過親子活動來學習了,爸爸媽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嘗試以下的游戲。
看實物學說話
抱著寶寶在家里散步的時候,可以與他交談,飯桌上的餐具和食物、身體各個部位、衣服的各個部分、室內的器具和物品、房子的各處、院子里的花草樹木等,只要能引起寶寶注意的實物,就親切熱情地、不厭其煩地告訴寶寶相應的名稱,注意循序漸進,每天堅持,持之以恒,必有所獲。
講故事和重復
內容簡潔,富有童趣的故事,只要嬰兒能靜心聽和看,說明已有一定的效果。故事切忌多變,要相對穩定,多次重復,若嬰兒聽到你的話語后會露出笑容,則說明他已經有記憶了。在講故事中,爸爸媽媽不要講半截子話,如“咂咂(吃奶)”“丫丫(腳)”“汪汪(狗)”之類的語言對孩子詞語發展有害無益。要用明確標準的語言,反復清晰地發音,耐心地教,多鼓勵表揚,激發寶寶的學習興趣。等到孩子長大會說話時,就可以及時讓他復述故事了。
聽名曲、名詩
嬰兒出生一個半月,就可聽古今名曲,尤其是舒伯特的曲子,抒情的旋律會讓寶寶更愉快。還可欣賞七音盒發出的簡單音樂,不斷重復的樂句有助于提高寶寶的音樂記憶力。由專業人員朗誦的古詩詞音帶也可以播放給孩子聽,那抑揚頓挫的聲音寶寶也會喜歡的。
打拍子游戲
嬰兒還不會說話的時候,父母就可以用拍手的方式跟他一起打拍子玩。之后,用手鼓、碰鈴、沙球、竹板、鈸等打擊樂器表演給他聽看。當他有興趣抓著玩的時候,可試著教他按照拍子敲打鼓兒,進而用木琴作彈琴游戲。
肌膚之親
每天給寶寶洗澡,平時多按摩他的手腳及軀干,還可以幫他做被動體操,如父母拉住小胳膊做側舉、上舉和前舉,拉住小腿屈伸、前踢,讓寶寶側轉身體滾動等。另外,可以利用結實的衣架來做游戲,讓他的小手抓住衣架后,試著把他的身體慢慢地懸空吊起,或讓他抓住爸爸媽媽的手指練習“起來”這個動作。滿月之后,盡量讓寶寶俯臥抬起頭,用手推著他的腳掌,讓他試著爬。
開關游戲
父母抱著寶寶去摁電燈的開關,一邊玩一邊說:“電燈亮了!”“電燈滅了!”多次重復;也可以去摁收音機、電風扇、電視機,讓其觀察體驗電器的變化,與此同時告訴寶寶名稱和用途。
電話游戲
嬰兒四五個月后,已能聽認父母的熟悉聲音。當母親帶他在家的時候,可以叫父親朝家里打電話,先由母親接聽,母親把話筒放到寶寶的耳朵前,說:“聽爸爸在叫你呢!”當寶寶聽到爸爸的呼喚時,第一次會非常驚奇,他會四處找尋爸爸,以為就躲藏在周圍。以后再打再聽,他就會很喜歡,覺得有趣:爸爸怎么會在這里邊說話呢?開始幾次,爸爸呼喚他,只是單向交流,因為寶寶還不會說話,后來寶寶會發出“啊,啊”興奮的答應。
除了經常與寶寶做這些游戲之外,日常生活中的親子交流也很重要。
為寶寶營造積極的氛圍
環境熏陶
為培養嬰兒的觀察能力,盡可能在居室四周掛上各種圖畫,陳列有趣的擺設,抱著寶寶在屋子里走走,將這些物品介紹給他聽,讓他逐步識別各種物品。起初他只注意顏色,漸漸地就會了解更多。還可以準備許多畫有美麗的花草和鳥獸的畫片、連環畫翻給他看。
在韻律中生活
在家中掛風鈴隨風發出響聲,養只鳥兒或蟈蟈兒,經常播放優美的音樂,對著寶寶唱歌跳舞或朗誦兒歌,還可以利用碗筷有節奏地敲出各種好聽的聲音,學學小動物的叫聲,這些都可以豐富寶寶的聲音世界。
禮儀教育
父母抱嬰兒外出玩,對遇到的每個人都要表示敬意、善意和愛意,要寶寶對身份各異、互不相識的人都要“敬禮”“歡迎”“再見”。如果對方高興地停下來逗他、夸他,還要叫寶寶向對方“問好”——握握手、“謝謝”或者笑一個等等。這樣做的結果,可使寶寶不怯生、不怯場,越是人多或越是重要場合,交住能力發揮得越好。
觸摸體驗
寶寶在學和玩的時候,父母不要計較什么臟不臟,只要他的臟手不伸到嘴里,臟東西不沾在肛門等袒露的地方就行。要多鼓勵寶寶用手去觸摸各種東西,硬的軟的,濕的干的,粘的滑的,涼的熱的,都要接觸,獲得體驗。
營造良好氛圍
嬰兒接受外界信息不像成人那樣,先分析理解之后再接受,而是一股腦兒全盤記住,因此,此期間最重要的是,為他選擇最好的信息剌激神經的發育,盡量避免那些不良信息印入嬰兒大腦網絡。劉衛華認為最大最多的“不良信息”,就是大人們互相沖突的教育思想,營造好的家庭氣氛對嬰兒來說,尤為重要。整天吵架鬧糾紛的父母,智商再高的兒童也會被毀了。
這一階段的啟蒙教育
寶寶一歲之前,僅需有表情地朗誦簡單的唐詩給他聽便可,或父母一個抱著他,另一個面對著他一前一后地移動位置,逗著他邊念邊玩,如:“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他會覺得挺好玩,會發出開心的笑聲。以后長大些,可選些有著優美畫面的詩集,邊讓他看邊朗讀給他聽,如“綠樹蔭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靜蓮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寶寶不到一歲便可利用模式記憶原理,讓他像識記物品一樣,反復識記詞語卡片。卡片應該圖文并茂,簡潔明了,顏色鮮艷,讓他多看多聽正確的發聲,每次出現的字不要多,時間要短,重復次數要稍多些,也可將多次出現過的識字卡片貼在墻上或相應的家具物品上,抱著他移位指看念讀,如果能日積月累,則有望到兩三歲寶寶就能自己看書。
寶寶第一次看到活生生的小鴨子、叫蟈蟈、小花貓或小螞蟻等,會產生好奇心和難得的主動性,不顧臭味和臟,會去觸摸和抓取。此時父母應該協助他去體驗一下,幫助他了解,建立表象,而不能怕臟怕臭而躲避。手腳和衣褲臟了可以清洗,探索精神一旦扼殺則很難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