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分廁沒有必要

霞(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啟迪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幼兒園分廁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幼兒園的教育正好處在性心理形成的第三階段——3~5歲的生殖器期。在這一階段,兒童人格、性別意識都開始形成,這是人生發展的最重要階段。如果在這個期間沒有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那么他的好奇心就會停留在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應該形成的心理沒有形成,會影響今后的成長過程以至成年后的性心理健康。另外,在7歲以前,孩子眼里看見的人的身體和看見別的事物是一樣的,沒有色情的意味,更不會產生不好的聯想。在兒童的生殖器期,如果此時家長和老師刻意減少孩子接觸和觀察自己以及他人身體的機會,使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滿足,那么他會尋找任何可以看到和接觸到的機會,到時還會表現得異常敏感和興奮。
   
  每個發育時期的孩子都會有特定的行為。例如處于口欲期的孩子有嘬手指的行為,所以 我們認為0-1歲甚至到2歲的孩子吃手都是正常的現象。過了這個時期,這一現象自然就會消失。但是有些孩子一直到四五歲還在吃手,那么就說明他在口欲期的時候由于受到限制就沒有完成相應的心理發展,從而影響了他整個性心理發展的進程。
   
  同樣,處于生殖器期的孩子,如果沒有給他足夠的看到和接觸到的機會,那么他就會在這個方面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會通過各種手段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成為窺淫癖。他會在性格上表現出孤僻不合群,在性的問題上很幼稚,人際關系上存在很大的障礙,精神萎靡、過分敏感、抑郁,從而使身體健康受到影響。他不會有什么理想,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全部的愿望就是“要看”———小的時候會看不良的書籍,大一點以后偷看同學和老師,成年以后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7歲以前孩子的眼里看見人的身體和看見別的事物是一樣的,沒有色情的意味,也更不會產生“不好”的聯想。羞恥心在9歲以后才產生,6歲以前孩子表現出來的“羞恥”,是因為接觸少而緊張、不知所措。不要以為家長覺得羞恥,孩子就會覺得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