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點:合理安排夏季飲食

  綠豆、白扁豆、西瓜、荔枝、蓮子、蠶蟲、蕎麥、大棗、豬肚、豬肉、牛肉、牛肚、雞肉、鴿肉、鵪鶉肉、鯽魚、烏龜、甲魚、蜂乳、蜂蜜、鴨肉、牛乳、鵝肉、豆腐漿、甘蔗、梨……這是面點王烹飪專家肖崇俊教授列出的一串適于夏天的食用產品。


  食:一天食譜列“四類”


  肖教授稱,夏天應該多吃清熱和營養食品。一、早晨,一杯奶或豆漿,煎或煮兩個蛋。


  二、中午,要吃魚和瘦肉。這些都是富含蛋白質食品。高溫條件下,人體組織蛋白分解增加,排泄增加,所以應該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此外,中午還要煮一鍋清淡粥。夏季吃粥與冬季不同,應多吃綠豆粥、赤豆粥、茶葉粥、百合粥、蓮子粥、蓮子薏米粥。


  三、晚食一顆果。夏天人體維生素的需要量比普通標準要高l倍以上。新鮮蔬菜和夏熟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如西紅柿有“天然維生素倉庫”之稱,油桃的維生素含量也非常高,還有其他蔬菜水果,都可以多吃一些。


  四、調料要用大蒜和醋,這是為了消炎殺菌。民間諺語:大蒜上市,藥鋪關門,還是很有道理的。調料中,食醋有很強的殺菌作用,還有利于生津開胃、幫助消化,是夏季飲食不能少的調料。


  飲:家里別少綠豆湯


  肖教授說,夏季,家里千萬要備飲料。首選是傳統的綠茶飲或金銀花、菊花等配成的涼茶飲。這些飲品都具有清熱生津、解暑止渴、清心利尿、明目提神之功效,還有抗癌作用和防齲齒功能。


  最方便實惠的,還是民間傳統綠豆湯。綠豆味甘、性涼,富含蛋白質、磷脂、胡蘿卜素、核黃素、尼克酸等,有益氣、除熱毒風功能,不僅利水消暑、清熱解毒、健脾止瀉功能極佳,且具有治療風濕痹痛的作用。


  再就是酸梅湯。酸梅性味溫酸,具有抗菌作用,不僅能解暑、止渴、收斂津液,對暑熱煩渴,虛熱口渴,久泄不止,痢疾便血也有一定治療作用。


  注意三個誤區


  肖教授認為,夏季飲食要注意三個誤區:其一、冰箱是個保險柜。有人把冰箱當成了保險箱,認為只要放到冰箱的冷藏柜里,食物不變餿,食用時加熱透了就可以,這是大誤區。綠葉蔬菜中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鹽,剩菜放置過久,硝酸鹽會還原成對人體有害的亞硝酸鹽。在加熱過程中,不僅不能除掉其亞硝酸鹽,還會使菜中剩余的硝酸鹽在高溫下分解為更多的亞硝酸鹽,加劇了毒性。所以,在做飯的時候,還是少做,吃不完的就倒掉,不要把冰箱當成造病的根源才好。


  其二、解暑就要多喝水。多喝水是防暑的好措施,可過量飲水也會引起中毒。尤其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大量出汗之后,體內的鈉鹽等電解質也隨之丟失,如果此時大量飲用白開水而未補足鹽分就會出現肌肉抽搐或肌肉痙攣性疼痛。合理飲水。每日飲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鈉0.3%-0.5%為宜。飯前飯后以及大運動量前后避免大量飲水。


  其三、生冷食品可口。有人把飲料冰在冰箱里,冰箱里儲存著冰激凌,飲水機也調到冰水處,進門就先喝冰飲,感覺特舒暢。其實,這種飲食習慣對身體損害很大。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兒。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漸衰退,小兒、兒童消化機能尚未充盈,在夏季又要受到暑熱濕邪的侵侮,影響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飲冷飲,就會損害脾胃。生冷食物是寒性食物,寒與濕互結,就會使脾胃耗,導致泄瀉、腹痛之癥發生。


  有人認為夏天生食海鮮口感一流。不過,像熗蝦、毛蚶、泥蚶、魁蚶、醉蝦、醉蟹、咸蟹等海鮮食品,安全風險較大。因為海鮮中含有很多寄生物,未經高溫消毒,吃了容易傳染疾病。很多人認為,沒有經過加熱或是高溫烹飪的食物,含有的營養元素不會流失,生吃就是最好的。實際上,像蔬菜、水果這些食物生吃比較好,它們所含有的維生素、纖維等營養元素不會缺失。但是生吃蔬菜水果時一定要洗干凈,因為現在蔬菜、水果多含有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