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喂養方法是每隔2~3小時喂奶一次,而新的喂養方法提倡按需喂養,即不受喂奶時間和次數的限制,隨餓隨吃。喂養方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按需喂養,說起來容易,但要想真正做好卻不容易。小兒不能用語言表達需求,怎樣才能知道小兒餓了呢?不少父母認為孩子哭就是餓,所以一哭就喂奶,結果不是按需喂奶,而是按哭喂奶。在臨床工作中發現一部分小嬰兒腹瀉是由喂養不當造成的。產后的媽媽們往往進食較多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使母乳中的脂肪含量過多,本就不利于小嬰兒消化,如果再一哭就喂,反復哭反復喂,就造成喂養奶量過多。小嬰兒特別是新生兒,消化酶缺乏,消化力弱,喂奶過多過頻很容易加重消化負擔,造成消化不良,常見的表現是,小兒食欲下降,吃奶減少,腹部不適,吃奶后會更加哭鬧不安,嚴重的出現腹瀉、嘔吐、腹痛腹脹等,查大便常規還可見到脂肪球,這時應該帶孩子去看醫生或進行咨詢。
想要正確掌握按需喂養的方法,一是年輕的媽媽要多了解一些喂養知識,二是要細心觀察和掌握孩子的饑餓規律。一般來講,如果母乳充足,喂養方法正確,寶寶吃飽后就會安靜入睡。如果哭鬧,應先查明原因,不要盲目喂奶。小兒不只是餓才哭,哭是小兒表達不適的方式,是本能的情緒反應,當小兒感到不適、饑餓、口渴、尿布濕了、太冷太熱、疼痛、生病等都會哭鬧,不能一哭就喂奶。小兒若是饑餓性哭鬧,媽媽用手觸摸小兒面頰或口唇時有覓食反應,吃飽后安靜入睡,如喂奶后仍然反復哭鬧不安,或有其他異常表現,應想到寶寶是否生病,必要時應去正規醫院兒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