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遺傳。分子遺傳學告訴我們,卵子和精子相結合之后,一個胎兒的各種遺傳信息(包括智力遺傳信息在內)就已經決定了,如果在這個時候希望用胎教去改變它,那是辦不到的,起碼在今天是這樣。
再看環境。胎教受宮內環境的限制和胎兒沒有語言的影響,不可能從社會文化教育上去提高智力。雖然胎兒具備了一定的視、聽、味的感覺能力,能發出腦電波,但胎兒面對的是單調的宮內環境,胎兒對成人在宮外施與的社會文化教育,是不可以接受的。
胎教在實質上是一種“超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應堅持適時和合理兩條原則,這是人們的共識。如果把早期教育的時間無限提前,其科學性和有效性就值得懷疑了。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由于胎教不當,已發生過損害嬰兒聽力的情況。現在市場上出售的胎教音樂帶,大都附有一個傳聲器,孕婦把它放在腹壁上使聲波直接進入宮內。這種傳導方式,其高頻聲音對胎兒內耳基底膜上面的短纖維刺激很強,耳蝸底部最易遭到破壞,導致嬰兒出生后,輕者僅能聽到說話,但對高頻聲音聽不到,重者造成耳聾。所以,如果進行胎教,就一定要慎選音樂,盡量降低磁帶的噪聲,并且不要使用傳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