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是件甜蜜的事,但因為必須付出高額金錢代價,讓人多少體味到一絲苦澀。9月1日,本報推出了生育成本調查首篇報道:僅在生產環節,平均就要花費5000元,有人還花了幾萬元。看來沒有充足的資金儲備,還真是不敢生孩子。而生產環節僅是準備升級為父母的人們要面對的一道關卡,此外還有好多關要過。
其實,準媽媽們從懷孕就開始投資了,記者調查發現,很多人從孕前就開始了無上限的支出,不少準孕婦花銷都超過萬元。
【調查】
買衣服花3000不算多
雖然肚子還沒大起來,可徐佳已經開始憧憬如何當一個美麗的孕婦。淘寶網上的孕婦衣服已經郵回家四件了,可她這個月的“造人”計劃又失敗了。徐佳說:“我這還不算瘋狂呢,我有個朋友一心想懷孕,連嬰兒床和嬰兒用品都買好了,屋子里堆得滿滿的。”
徐佳是一名大學老師,家庭收入8000元。在她看來,生孩子是件大事,必須嚴肅對待。因此,從計劃懷孕開始,她第一時間就和愛人買了兩件防輻射服。
其次,孕婦專用的化妝品也是必須買的,否則對胎兒有害。再有,寬松的內衣內褲也是必備的,加上一些孕婦服裝,光是穿,徐佳就花掉了近3000元。
調查中,像徐佳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在記者發放的調查問卷中,就有80%的人購買了防輻射服,而且不止一件,孕前“裝備”達到3000元。剩下的20%雖然沒有自己購買防輻射的衣服,但來自于朋友的贈與也是人手一件,加上化妝品和孕婦服裝,孕前花銷最低也要達到千元。
吃海參、鮑魚提前進補
從打算要孩子開始,徐佳的生活就“一切以懷孕為中心”。聽人說懷孕前要多休息,她干脆請了長假;為避免在公共場所感染病菌,她不出大門;不但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徐佳對未來孩子他爸也是“嚴加看管”:要老公戒煙、戒酒、戒可樂;一起吃葉酸、維生素;不看電視、不開電腦、不打手機,搞得兩個人都緊張兮兮。
另一方面,她又怕懷孕時妊娠反應強烈,到時候想吃也吃不下去,就開始“三天一大補,兩天一小補”,短短一個月,肚子吃得比真正的孕婦都大,體重一下子升了十多斤。“我粗略地計算一下,做懷孕前的準備,光買維生素、蛋白質粉、螺旋藻類的營養品就花了2000多元,如果算上海參,就突破7000元了。”徐佳說,而她在周圍的朋友中,花銷還不是最多的。
孕前檢查費用也不少
徐佳還說,如果說吃穿用這些可以因經濟條件有所縮減的話,還有一項支出卻是說啥也省不得的,那就是孕前檢查。
雖然目前國內還沒有孕前檢查項目的具體規定,但記者在各大醫院的產前咨詢門診了解到,近幾年,因為人們科學育兒觀念增強,重視孕前檢查的夫妻開始增多,平均每天都要接納幾十個做常規孕前檢查的人。
9月初,在某公司舉辦的“媽咪課堂”上,記者做了一次有關孕前檢查的調查。在被調查的30位準媽媽和待孕媽媽中,有兩人做過詳細的孕前檢查,16人做過常規的孕前檢查,有12人覺得孕前檢查沒必要,只要做常規體檢就可以。
孕前檢查因醫院級別不同而項目不同,收費也不盡相同,但一般來講,要做個細致的檢查,怎么也得花個上千元。
孕前大補特補不科學
準父母們到底該吃些什么,注意些什么?記者針對孕前準備等事宜采訪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產科孟濤主任。
孟主任表示,其實,懷孕前完全沒有必要過度謹慎。如果由于高度緊張而造成憂慮、郁悶、神經質等不良情緒,反而會影響到精子和卵子的質量。在計劃懷孕階段,夫妻應保持感情和睦,情緒穩定、放松。如果孕前就大補特補,等到懷孕時將更加控制不住體重,反而容易造成胎兒畸形等不良疾病。
另外,針對孕前檢查,孟主任表示,近幾年,有孕前檢查意識的明顯多了,但也就占到患者總數的一半左右。他建議,在準備懷孕的前3-6個月,夫妻雙方就應該進行必要的孕前檢查。因為孕前檢查是擋住新生兒缺陷的第一道門檻,如“病毒四項”檢查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有性傳播疾病病史、遺傳病史或肝功能病史的患者,建議做全面的孕前檢查,如果沒有既往病史的,可以用一般體檢作為參考,重要的是孕前檢查要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