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惱人的反抗期

 

  國外的媽媽們當聽到孩子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會興奮地跳起來,因為,她們認為這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標志(2歲左右),說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長的。而孩子唯唯諾諾、百依百順并不是好現象,長大以后他可能會成為“問題”少年,用制造麻煩代替說“不”。

  當聽到自己的“小尾巴”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我們的媽媽不要有受傷或者失敗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為表明孩子開始產生自主意識,試圖了解周圍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表現為孩子對媽媽的話說“不”。雖然孩子有“自我主張”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如果媽媽處理不好,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孩子產生反抗心理的原因

  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學習思考問題,開始形成自己處世的觀點,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這時,身體和動作的發育使他們可以通過動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雖然,獨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記,兩歲左右的孩子還太小,不知道行為的后果,不能預見可能發生的危險。因此,除了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還應教他們學習考慮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樣的反抗表現是“正常”的

  在孩子獨立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以下種種事情:
  1、拒絕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調;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摟抱,不和父母親熱;
  5、不呆在父母身邊,從父母身邊跑開。

  從孩子一歲開始,這些事情就時有發生,在兩歲左右更加頻繁和激烈。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功能沒有發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執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詞匯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會感覺,孩子是和故意他們對著干。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又會變得很“乖”,3-5歲的孩子記憶力增加,思維能力增強,他們通過傾聽和使用語言來學習更多的東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三、幫助“反抗”幼兒度過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記住: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只有通過父母的幫助,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反抗期:

  1、情緒緊張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憊和饑餓的時候,就該讓他們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歡的零食,有助于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不是教他學習新東西或做事情。

  周圍環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當孩子生病時,通常他們的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著干,這時父母應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時候不妨多寬容他們一些。

  2、保護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因此,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會產生危險后果的行為,發現后,父母應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后果。比如說,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為這里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

  3、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

  舉例告訴孩子,詢問與命令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書拿給我,好嗎?”和“把書拿給我!”。還有,告訴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4、父母的要求應合理

  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地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更容易。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慣。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為你的表現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該對媽媽說。”慢慢地孩子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抵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確實毫無原因地產生抵抗行為,不要因為覺得煩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樣做對孩子、對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選擇。

  四、出現問題后怎么辦

  比如易怒、情緒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現的一種狀態,但孩子如果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就屬于不正常的現象了。因此,當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發生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尋求醫生和專業人士的幫助,千萬不能聽之任之。(秀萍)

  采編自:年輕媽媽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