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5年發現鏈霉素對耳的毒性以來,耳毒性藥物已有18類100余種之多。其中又以耳毒性抗生素最為常見。據報道,后天性聾中,藥物性致聾 的約占35 ~45%。常見耳毒藥物可分為抗生素與非抗生素兩類。
(1)抗生素類:①氨基糖苷類如新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鏈霉素、妥布霉素和小諾霉素;⑧大環內脂類有紅霉素;②多敗類有多粘菌素、萬古霉素等。
(2)非抗生素類:①利尿劑有速尿、利尿酸;②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②抗瘧藥有奎寧、氯喹;④抗腫瘤藥如氮芥、順鉑、長春新鹼;⑤B阻滯劑有心得安、心得寧;⑥其他有酒精、一氧化碳、汞、鉛、砷、苯胺、避孕藥、激素等。
當腎功能不良時藥物不能排出,選擇性內耳毛細胞中毒造成內耳永久性損害。不同藥物作用環節亦有不同,如氨基糖苦類主要是內耳毛細胞線粒體功能失常所致,奎寧使毛細血管變細窄,螺旋神經節及基底膜病變,抗腫瘤藥與內耳毛細胞結合并使酶活動受影響,造成感音神經性聾。
預防方法:
(1)掌握用藥適應證,加強宣傳教育。
(2)詳細詢問病史與族史。
(3)計劃用藥,劑量、療程壓縮到最低有效程度,對年老、年幼、肝功能不全、已有耳聾者要慎用,對懷孕者亦應慎用、少用甚至不用。
(4)了解發現早期癥狀后,及時停藥并應用營養神經藥物和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