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建立好互信的關係

小時候是個“麻煩”孩子。小學一年級時,有段時間老是忘記交作業本。讓他去給老師補批,結果我拿回來一看,每篇作業上都批的是“中”,一個圓圈上畫了一豎。我一看就不對勁,幸好他還不撒謊,告訴我說確實是自己用老師的水彩筆寫上去的,因為“優”和“良”都不會寫,所以就都畫上了“中”。我當時挺生氣的,不過我知道孩子本質上并不想欺騙我們,我就與他交流,發現他其實出于小孩那種特有的“保護自己”的心理做了這件事,我們沒有打他,只是向他指出了錯誤,他后來也再沒干這樣的事。

  我說這件事只是為了說明,大人不能用自己的感覺去教育孩子,應該像朋友一樣理解他,從而給他指出正確的方向,引導他做出正確的選擇,如果一味地是“命令”式教育,孩子肯定會有逆反心理。常江小的時候,我每天晚上都會給他講故事,稍大些,我就與他交換大人書與小人書互相閱讀,看完后一起討論,啟發感想。通過這種交流式的品讀,我會和孩子建立起朋友似的關系,孩子有什么問題都愿意告訴我,我也就知道該怎么去引導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