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得香,困難嗎?

  據調查,現在城市中有不少孩子晚上睡得遲,早上起得遲,而且入睡慢。已是晚上10-11時,孩子上床后,仍然吵吵鬧鬧,毫無睡意。


  媽媽又哄又拍,自己快要睡著了,可孩子還在床上爬來爬去,精神十足。如何通過親子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充分認識睡眠對孩子生長發育的重要作用。


  睡眠是保護性抑制狀態,通過睡眠,使孩子神經系統、感覺器官、肌肉、骨骼等全身都得到充分的放松,有利于嬰兒恢復疲勞。不同的年齡需要不同的睡眠時間。睡眠時間的長短與腦發育程度有關,年齡越小,所需要的睡眠時間越長。孩子有了充足的睡眠,才能促進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生長發育。


  0-3歲嬰幼兒一天所需要的睡眠時間


  重視做好孩子睡前準備,創設良好的睡眠環境。


  根據國內外生理學家的研究,嬰兒的成長需要生長發育激素,而生長發育激素的分泌是在嬰兒熟睡1-2時后,即晚上10時左右是生長發育激素分泌高峰。難怪有的孩子進食量充足,營養豐富,活動量也足夠,就是長得不壯實,究其原因,與睡得太晚、睡眠太少有關。


  ·開窗通風,使臥室空氣完全新鮮,溫度適宜;


  ·臥室內拉上窗簾,關閉大燈和音響,使臥室內幽雅、安靜,無強亮光強聲刺激,讓嬰兒在舒適溫馨的環境中入睡;


  ·準備舒適安全、孩子喜歡的小床,讓孩子樂意單獨睡在自己的小床上。


  ·床墊要厚,而且防水,為孩子準備輕、軟的毛毯和被子。上面最好有可愛的小動物圖案,“讓小熊陪寶寶一起睡覺!”


  臨睡前有意識引導嬰兒的情緒,從興奮轉向抑制,“玩具回家了,寶寶要睡覺了”,盡量玩一些安靜的游戲。要重視養成嬰兒按時入睡的習慣,使嬰兒到時間就想睡,睡下就會自動入睡,形成一個穩定的睡眠習慣。


  營造入睡前的氛圍


  入睡前的親子交往能幫助嬰兒安然入睡


  ·出生一個月的孩子,上床前,父母應為他換上干凈尿片,摸一摸嬰兒的后背和四肢,搖一搖他的身體,使嬰兒安定下來。天冷時用毛毯包裹嬰兒的身體,會給嬰兒帶來一種安全感,使他感到有東西依賴,非常舒適。新生兒不能控制自己體溫,臥室溫度不能太低。


  ·為了滿足1歲嬰兒的依戀感,對1歲左右的嬰兒,父母應親切地告訴他“該睡覺了”,而不能生硬地命令。蓋好被子,拍拍嬰兒,親親嬰兒,為他哼唱歌謠,或者打開錄音機,扭小音量,讓嬰兒在優雅的音樂聲中慢慢自動入睡。針對這個年齡嬰兒的心理特點,父母最好不要馬上離開嬰兒。利用這個時間,收拾、整理一下嬰兒的衣服、鞋襪,擺放整齊,為孩子蓋好被子,同時觀察、注意嬰兒睡眠情況。而嬰兒看到父母沒有立刻離開他,安全感得到滿足,情緒放松,在輕松、柔和的樂曲陪伴下,他會甜甜地進入夢鄉。


  特別提醒:


  (1)有的孩子上床后,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沒有困意,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要在嬰兒床邊多呆一會兒,陪伴他,輕柔地和他說說話。


  可以在嬰兒枕頭旁灑一點香水,讓嬰兒作深呼吸,嗅嗅香水味。深呼吸有助于嬰兒較快入睡。


  (2)嬰兒在睡眠中發生啼哭,父母應馬上來到他的身邊,但不要馬上把他抱起來,而要仔細查看。有時只要稍作調整,嬰兒就會再次入睡。


  (3)嬰兒的睡姿很重要,不僅會影響睡眠質量,而且與生長發育有密切關系。不少嬰兒喜歡仰睡或俯睡,仰睡不利于全身肌肉放松,把手放在胸前,還會影響呼吸,使嬰兒做惡夢;俯睡時間長會使胸腹部的臟器受到壓迫,影響心臟和肺部的發育。側睡有利于嬰兒生長發育,尤其是右側睡,雙腿稍稍彎曲的姿勢較好。人體心臟在左方,向右側睡,使血液流向身體右側,減輕心臟負擔,有利于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4)當嬰兒請求不要睡覺時,父母不能輕易答應,而應坐在床邊,輕拍嬰兒,但堅持不抱。慢慢孩子就會理解你的用意,很快不再哭鬧了。有的孩子怕黑,父母可為他開一個低瓦數的壁燈;講故事也可分散他的注意力,輕輕拍拍,唱唱搖籃曲,一般經過10-15分鐘,孩子自己就會安靜下來,很快入睡。


  ·2歲左右孩子入睡前,父母已不用再陪伴在身邊了。孩子上床后,父母可告訴他“如果你在床上安靜地躺5分鐘,我就回來看你”,然后開壁燈,放音樂,使孩子消除恐懼感。隔5分鐘父母一定要回來看看孩子的睡眠情況,經過2-3次,孩子便會安然入睡。


  盡早為孩子作好起床準備,讓孩子養成早晨醒來后高高興興獨自臥床習慣。


  ·可在嬰兒小床上方掛一些有趣的風鈴,當嬰兒醒來,風鈴在微風中輕輕搖動,發出美妙悅耳的聲音,引起嬰兒的注意,讓嬰兒感到高興;


  ·在嬰兒床邊掛一根繩子,串上各種小動物、小玩具,讓嬰兒醒來自己撥動,玩耍,吸引嬰兒的注意力,防止啼哭;


  ·在嬰兒床上放一些衣服或撕不壞的書,讓嬰兒自己擺弄衣服或看圖書。


  總之,父母要想辦法訓練嬰兒高高興興獨自上床,醒來開開心心獨自臥床,保持情緒愉快。這不僅可養成嬰兒良好睡眠習慣,而且也有利于嬰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的培養。


  專家談孩子睡眠


  充足的睡眠對兒童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消除疲勞和促進身高的生長有重要的作用。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夜睡到天亮。


  但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家長為了孩子的睡眠問題煩心:有的孩子晚上不肯入睡,睡覺時間太少;有的孩子晚上要醒好幾次;有的孩子睡得好好的突然驚醒、哭吵;晚上做惡夢,說夢話,甚至坐起來,弄得家長精疲力盡、心情煩躁。針對這些情況家長應首先排除一些護理不當、生理和病理的情況。如房間溫度太高、空氣不流通,被子太厚,濕尿布未更換,尿布皮炎、蚊子叮咬或饑餓等因素這些都會導致孩子感到不適、啼哭、翻身和驚醒。只要解決了這些問題,孩子就會睡得安穩。


  有夜驚的孩子中尤其是小年齡嬰兒,一部分孩子可能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癥狀。這些孩子應多作戶外活動,按時服用魚肝油,如癥狀不好轉應去兒保門診檢查。


  目前也發現一部分孩子由于糧食吃得少又都是吃精白米面,可能出現輕度的維生素B1缺乏。適當補充維生素B1后睡眠也會有所好轉。


  另外,每個孩子的睡眠時間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有的孩子睡得多,有的孩子相對少一些。如果孩子在白天精神很好,家長則不用太著急。一般來說孩子在上半夜睡得較好,下半夜常會2小時左右醒一次,這屬于正常情況,也提示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讓孩子早睡是很關鍵的。


  引起小兒睡眠不安的最重要和最多見的原因是沒有良好的睡眠習慣。如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孩子想睡就睡,不睡就不睡。其次,睡前沒有準備。在臨睡前家長由著孩子吵鬧、興奮、看電視,尤其是晚上全家人聚集在一起是孩子最興奮的時候,這時如果突然叫孩子上床睡覺,他肯定不愿意或睡不著。有的家長還用一些可怕的東西來恐嚇孩子,則更易引起孩子晚上做惡夢,睡眠不安。還有些家長從小養成孩子要抱著睡,睡前要搖、要抱、要走來走去的習慣。如沒有這一過程孩子就不肯入睡。有時晚上孩子一哭馬上就抱著給孩子喂奶、喂水,也有的家長干脆把孩子抱到大床上睡,這樣常常會使孩子為了達到這些目的而每晚哭吵。


  因此,睡眠不安的原因很多,只要排除了病理性的原因,家長應從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著手。要從小開始,并持之以恒。


  周圍有不少媽媽都發現,她們的孩子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而且,據上海市兒保所的醫生介紹,現在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


  分析原因,可能有這么幾條:


  1、現代人“夜生活”豐富多彩,爸爸媽媽睡得晚。


  爸爸媽媽晚上讀書加班要晚歸,留在家里的大人難免會帶著孩子一起等待;爸爸媽媽看電視、聽音樂,說話聊天,孩子難免跟著湊熱鬧而不想睡覺。


  ·為了孩子能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爸爸媽媽最好能稍稍改變一下自己的習慣,特別當孩子還未滿1歲的時候。可能有的父母會認為這樣犧牲太大,但是,為了孩子將來能有正常的生活習慣,這點犧牲還是很值得的。


  2、戶外運動太少,孩子精力旺盛,無處發泄。


  一些孩子很少有機會到戶外盡情玩耍,有的是大人怕孩子在外面容易闖禍受傷、著涼生病,有的是老人帶孩子體力精力都不夠。


  ·應該盡快改變育兒觀念和方法,只要天氣好,就應該盡量安排孩子到戶外去活動,接觸空氣和陽光,和小朋友們一起奔跑玩耍,孩子會覺得特別開心痛快,獲得一種舒暢的疲乏,臨睡前再洗個熱水澡,晚上自然就會睡得快睡得香。


  3、午睡時間過長。


  孩子午睡,大人正可以做家務、休息,所以,讓孩子一睡就是3-4個小時;有的是舍不得叫醒孩子。白天睡得太多,晚上自然不想睡覺。


  ·孩子午睡以1~1。5個小時為宜,3~4個小時就太長了。孩子睡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叫醒他,最好趁他翻身或者動彈身體的時候。如果孩子被叫醒,情緒不穩定,可以讓他喝點水,抱一抱,一會兒就好了。


  要讓孩子過有規律的生活,這是每一個爸爸媽媽的責任。


  睡眠本是甜美的事,但很多父母卻為孩子睡覺的問題發愁:孩子不愿意睡覺,或入睡前的過程太長,或一旦睡下就不愿意起來。下面一些小技巧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安排孩子的睡眠,應對孩子睡眠中出現的問題。


  ·不要把睡覺作為懲罰的手段。有些家長在孩子吵鬧或做錯事時,就會威脅說:“再吵我就讓你去睡覺了!”這樣無形之中就會讓孩子把睡覺與懲罰聯系在一起,從而對睡覺產生厭惡。如果孩子感到睡覺真是一件愉快的事,就會自己愿意去睡覺。而且如果真的把睡覺作為懲罰的手段,或在睡前責罵孩子,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殘留的不良情緒常會使孩子睡夢中出現不安、悸動、哭叫、做惡夢等,特別是敏感度較高的孩子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要注意盡量避免這樣做。


  ·把孩子的床布置出童話般的夢境:床的布置要符合孩子心理,寬敞、整潔、舒適;準備柔軟的靠墊或柔軟輕便的玩具;有一個小的收錄機,可以讓他入睡前或醒來后收聽——在單獨的房間中,收錄機的聲音也可以給孩子以安全感;備一些簡單的拼圖或其它玩具在床邊,可以讓孩子入睡前獨自安靜地玩。


  ·及時撫慰做惡夢的孩子。有些孩子常做惡夢,而有些孩子則很少做,這存在個體差異。對做惡夢的孩子,有效方法是在孩子哭喊時,父母迅速趕到孩子身邊,用輕柔的語言、慈祥的目光、低聲的撫慰使其平靜。可以觀察孩子的惡夢是否有周期性,是否和白天受到的刺激有關,是否有什么讓他恐懼的事物,然后用適當的方法加以消減。對那些常因白天刺激而在晚上做夢的孩子(如夢中和其他孩子搶玩具、打架等),父母可在睡前通過語言誘導消減其緊張感,讓其能心情放松地入睡。


  ·正確對待孩子睡夢中的恐懼感:有時孩子在夢中會有極大的恐懼感,直到清醒后這種感覺仍清晰地存在,造成孩子真實的恐懼。對此可以問清孩子到底怕什么,在夢中見到的讓他害怕的是什么。如果孩子用語言表達不清,可以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一旦孩子說出或畫出害怕的對象,他們的恐懼感就會減輕,因為他們清楚了自己害怕的是什么。還可以通過“捉妖怪”等游戲減輕孩子的恐懼感。父母身上披掛一些物件,裝成怪物潛狀在孩子房中,在其睡前,另一人把這個“妖怪”捉出;或干脆讓孩子扮演妖怪,讓他體會一下;或父母在睡前對其房間巡視一番,捉出一件東西,告訴孩子“妖怪已被我捉住”。這也能有效減輕孩子的恐懼感。


  ·對孩子的夜驚保持鎮靜:有些家長可能從沒有遭遇到孩子的夜驚,但有些家長卻備受此折磨。夜驚指孩子在夜里因驚嚇而叫喊,似醒非醒地看著屋子的某個角落,眼神充滿緊張或恐懼。



  孩子的這副樣子常把父母嚇壞。在這種時候,父母保持鎮靜非常重要。可先把房間內光線較柔和的燈打開,輕輕地拍撫或抱著孩子,用語言安慰他。不用特意把孩子叫醒,在溫暖的的撫慰中,一般孩子會重新入睡。


  ·從孩子的夢囈判斷夢中情緒:很多孩子都會講夢話,有時清楚有時模糊。對說夢話的孩子,父母可不必叫醒他們,但可以從夢話的內容、語調判斷其夢中的大致情緒:是美夢還是惡夢,是緊張的還是放松的。如是“咯咯咯”笑出聲來,讓美夢繼續;如是發出很委屈的哭音或緊張的叫喊,則可以幫孩子翻個身,輕輕拍拍,有助于孩子改變夢境;如是很緊張的夢,檢查一下孩子的手、腳或其它部位是不是處于不舒適的或很緊張的姿勢,幫其調整。有時睡前的不良情緒、恐怖故事等也會影響孩子夢的內容,保持睡前的平靜情緒很重要。


  ·如果孩子半夜無緣無故醒來或凌晨早醒,可以對其稍加安慰,并告訴他時間還早,別人都還在睡,他最好也再睡會兒。如果孩子一直清醒,可以放一張全家福照片或一只柔軟的玩具在他身邊,嘗試讓他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如果孩子一直半夜醒來,可帶他去做必要的醫學檢查,看是否和某些生理或病理原因有關。


  ·如果孩子尿床,不必太緊張,找出原因即可。每個孩子學會控制大小便的年齡有很大差異,而且這和膀胱、括約肌的生理成熟有關,家長不必把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相比,如果孩子偶爾尿床,不必對其過分責罵,更不能到處宣揚,否則讓孩子有恥辱感。必要時還要安慰尿床的孩子,減輕其因尿床引起的緊張情緒。可以幫助孩子找出原因,是不是臨睡前喝水太多,或白天過于勞累,晚上無法起夜等。


  如果孩子經常尿床,家長可以采取這種方法:尿了床就一聲不吭,沒尿床就表揚。這種正強化通常比批評更有效。如果孩子不是尿床而是遺尿就需要進行醫學檢查,找出原因。


  如果孩子很久不尿床,但突然又開始尿床了,就要考慮是否有心理因素起作用,是否生活中出現特殊事件,如與親人分離、喪失親人、換幼兒園、轉學等。有時尿床是孩子心理出現退化的表現,父母可和孩子好好談一談。


  ·應用提前預告法:這種方法應用起來非常簡單,而且很有效,能省去父母的不少麻煩。可在睡覺前30分鐘告訴孩子:“再過30分鐘就要睡覺了。現在把你想做的事做完。”30分鐘后直接讓孩子上床睡覺。早晨起床時可先預叫孩子:“再過15分鐘你就要起床了。”這種方法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時間到時孩子就比較樂意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