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已為人所熟知,但是否只有在冬季才能進補呢?這要因人而異,若寶寶有乏力、面色蒼白或萎黃、盜汗、夜寐不安等虛癥表現,而無發熱、口臭、舌苔厚膩等實癥表現,可在任何季節進補,夏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
夏季進“補”不同于冬日
夏季進補與冬季有所不同。夏季進補的特點首先是要清補不要滋補。這是因為在炎熱的夏季若用滋膩溫熱的補益中藥反而會“火上加油”,適得其反,最好選擇偏于具有益氣養陰生津的補品,如太子參、枸杞子、北沙參、麥冬、西洋參等,而不要用那些滋膩溫熱的補品,如阿膠、鹿茸、紅參、附子、首烏、熟地等。
不宜采用膏劑進補
寶寶在夏季喜歡冷飲,易發生腹痛、厭食、大便不調等腸胃炎癥狀,所以在調補藥中宜加些健脾和胃的中藥,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有扁豆、山藥、白術、陳皮等。
在進補時還應注意初夏黃梅季節或小兒感冒后常有食欲減退、口臭、舌苔厚膩等“濕重”現象,此時需“祛濕”即清理胃腸道,常用藿香、厚樸、米仁、陳皮、黃連、倉術等中藥,待濕除后才宜進補。
夏季進“補”不宜采用膏劑“補品”,這是因為膏劑在環境溫度較高時很容易變質,即使放在冰箱中也未必安全,不利于長期服用,而且在夏季孩子的食欲較差,服用膏劑會影響食欲。通常還是采用湯劑較好,經藥廠加工的合劑、口服液、沖劑也適合兒童服用。
5款夏季食補方
夏季食“補”較藥補更好,孩子容易接受。下面介紹5款常見的食補方:?
1、夏初時用大麥和粳米及米仁煮成粥食用,有養胃、消熱解暑的功用;
2、黃芪30克,煎湯去渣,放入粳米及米仁各50克,煮粥食用,有補氣、養胃、利濕的功效;
3、綠豆30克、百合100克,煎湯食用,有養陰、祛暑、清熱的功效;
4、西瓜皮30克、冬瓜皮30克、蘆根30克,煎湯飲用,有止渴、清熱、利尿功效;
5、鴨子1只、枸杞子30克,煮后食肉喝湯,有清補、養肝腎的作用。
夏季進“補”的同時要注意少食辛辣食物及冷飲,一些含有高糖的飲料也在禁忌之列。多補充水分及水果、蔬菜,要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使進補發揮最佳的效用。
好孩子育兒網采編(責任編輯:Alice)
來源:現代育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