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冬季禦寒吃什麼好

  冬天,寶寶們的耐寒力與身體抵抗能力遠不及成人,那么作為媽媽,該怎樣安排冬季飲食,讓他們安然度過寒冷的冬天呢?


  寶寶抗寒不可缺少維生素


  錯誤概念:抗寒需多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許多媽媽認為:冬天,只有讓寶寶多吃些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才能抵御寒冷的天氣;然而事實上,現代科學研究證實:在寒冷氣候下,機體的內分泌系統也被調動起來,使人體的產熱能力增加。


  因此,冬季我們所需的能量與其他季節差距并不大。無需再額外地給寶寶增加進食量來獲取更多能量。


  抗寒飲食策略:


  提高抗寒能力,維生素不可或缺


  寶寶冬天的戶外活動相對較少,接受室外陽光照射時間也短,很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這就需要媽媽定期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每周2-3次,每次400單位。


  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功能加快了,維生素B1、B2代謝也明顯加快,飲食中要注意及時補充。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的耐寒力,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并且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因此,在冬天寶寶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想不怕冷,多吃含無機鹽的飲食


  有醫學研究表明,如果體內缺少無機鹽就容易產生怕冷的感覺,要幫助寶寶抵御寒冷,建議媽媽冬季多讓他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胡蘿卜、土豆、山藥、紅薯、藕及青菜、大白菜等。這些蔬菜的根莖中所含無機鹽較多。


  冬季,最應該給寶寶吃的7種食物


  暖冬更需防寒。寒冷,特別是暴冷會使人的腦垂體-腎上腺系統處于高度緊張;寒冬使人體攝入的營養有更多的被轉化為熱能,以抵御寒冷;低溫會使血鈣降低,且會使免疫系統功能下降,降低了對病原體的抵抗力,以致上呼吸道感染、胃腸道炎癥多發。因此冬天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


  * 黃豆芽:


  黃豆芽是大豆在水中浸泡發芽的產物,在這個過程中,自身酶的作用下,大豆中蛋白質結構變得疏松,蛋白質的消化率和生物效價提高,維生素B1、B2、C的含量以及水溶性纖維素量增加,成為理想的高營養蔬菜。


  * 牛奶:


  牛奶是人體營養素的最好來源之一,蛋白質中含有人體9種必需氨基酸;脂肪的顆粒小,呈高度分散狀態,所以消化率高;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它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抑制腐敗菌的生長。中醫認為,牛奶味甘平,有補虛養身、生津潤腸、消渴等作用。冬天我們需特別注意補鈣,而牛奶中的鈣不僅豐富,而且容易吸收。


  * 黑豆:


  黑豆是各種豆類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比豬腿肉多一倍還有余。它含有的脂肪主要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人體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占50%,還有磷脂、大豆黃酮、生物素,所以吃黑豆沒有引起高血脂之虞,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中醫認為,黑豆性平味甘,有潤腸補血的功能。


  * 香菇:


  香菇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50多種酶及游離氨基酸、膽堿、腺嘌呤、麥角甾醇及香菇多糖,有抑制體內合成膽固醇,促進膽固醇分解和排出,防止血脂升高的功效。


  * 大豆:


  大豆的營養成分比較齊全,其中蛋白質是“完全蛋白質”,含賴氨酸較高,能彌補糧食中賴氨酸的不足。它既可當蔬菜,又可代替糧食,冬天吃大豆特別有益。中醫認為,大豆味甘,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的功效。


  * 黑木耳:


  黑木耳含較多的微量元素、維生素B1、B2、胡蘿卜素、甘露糖、木糖、卵磷脂、腦磷脂、鈣、鐵等,有防止血液凝結、心腦血管疾病、大便干結的作用。中醫認為黑木耳性平味甘,有補氣、益智、生血功效,對貧血、腰腿酸軟、肢體麻木有效。


  * 鱸魚:


  鱸魚含有豐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鉀、銅、鐵、硒等。中醫認為鱸魚性溫味甘,有健脾胃、補肝腎、止咳化痰的作用。冬天,鱸魚肥腴可人,魚肉細膩,是最好的品鱸魚季節。


  冬季的烹飪技巧


  冬天的食物應以熱食為主,例如,煲菜類、燴菜類、燉菜類或湯菜等。而不宜給寶寶多吃生冷的食物,因為生冷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傷及寶寶幼小的脾胃,這點對那些脾胃虛寒的孩子要特別注意。


  另外,冬季熱量散發較快,用勾芡的方法可以使菜肴的溫度不會降得太快,如:羹糊類菜肴。與夏季菜肴清淡的特點明顯不同,冬季的菜肴的可以做得厚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