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巧”才能“心靈”

手的靈巧程度是大腦發育狀況的標志之一。在大腦中支配手部動作的神經細胞有20萬個,而負責軀干的神經細胞卻只有5萬個,可見大腦發育對手的靈巧有多么地重要,而“手巧”又會反過來促進大腦各個區域的發育。

  嬰兒是怎樣學會用手的

  孩子出生后6周內,手總捏成拳頭,只在啼哭時,有時才可能張開一下。到了8周后,孩子張開手的時間多了,會表現出有意識的運動,代替了抓握反射。這時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抓東西不如以前有力時,感到很擔心,其實沒有必要擔心,因為孩子是在學習新的技能,幾周以后,就可以運用自如了。  
  在此之前,孩子不想把手與手指的動作協調起來,只把時間用在觀察手的外形、感覺和動作上。孩子會常常張開小手,活動一下手指,進行仔細的觀察。從外表看,孩子好像在利用手之前檢查一下手的能力。  
  在4-5個月時,孩子能夠有意識地控制伸手,可能會同時向物體伸出雙臂,并用雙手抓住。  
  6個月后,孩子可以用雙手抓住物體,或是將物體夾在手指與手掌之間,但靈活控制能力還不強。這時孩子能夠區分出物體的大小,并能根據物體的大小張開手。孩子特別喜歡感受物體,所以盡量給孩子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東西。在孩子躺著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抓住自己的腳,再將其放在嘴里。但孩子不理解物體有什么用途,所以如果給孩子一個方塊,他就會抓住它,如果再給他一個方塊,他便會丟掉第一塊,去接第二塊。這時,孩子開始用自己的手學習吃東西。孩子的手一眼協調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能夠抓起小食品,放在自己的嘴里,但放得還不太準。  
  8個月的孩子能把東西遞給你,但還沒有學會怎樣松手、怎樣給你。能完整地做出這一點必須在1歲以后,這時孩子可能喜歡從高處或是小車上故意讓東西掉下去。  
  從8個月起,孩子的抓握精確性越來越好。到了9個月,不再把東西夾在手指與手掌之間,而是夾在拇指與食指間。到了1歲后,孩子可以用拇指尖與食指尖抓起很小的物體。孩子可以把物體從—只手放到另一只手,兩只手可以同時各拿一件物品。  
  到了8-10個月,孩子開始學習操作能力,可以在物品上進行擠、拍、滑動、捅、擦、敲和打。孩子用手探索所有的東西,包括食物等,并混合在一起,可以涂抹或倒出流質物質。孩子可以準確地把大多數固體物質放入嘴里,例如腳、手指、塑料玩具或蓋子等。
  隨著孩子操作能力的提高,孩子不再喜歡把東西放進嘴內,轉而開始玩一些像拍餅這樣的游戲。同時孩子也學會了—些社會交際能力,可以用手向別人告別。

  你能做點什么?

  觸碰、抓握訓練

  新生兒的手是呈拇指在手心的握拳狀,他還不會抓住玩具,手的動作也只是將手放進嘴里吸吮,以后就是將手放在眼前細看,到3個月時可將兩手握在一起放在眼前玩。此時 手還不能主動張開。盡管如此,父母也要有意識地放一些帶有細柄的玩具在他手中,如花鈴棒、撥浪鼓、塑料捏響玩具等。剛開始可先用玩具去輕輕地觸碰寶寶手的第一、二指關節,讓他感覺不同的物體。待寶寶的手完全展開后,將玩具柄放入孩子手中,使之握緊再慢慢抽出。也可以等寶寶抓住玩具后,大人可握住寶寶的手,幫其搖出響聲,同時講“搖!搖!”以引起嬰兒視聽的關注。
  除了讓寶寶觸摸和抓握帶柄的玩具外,大人可以把自己的拇指或食指放進其手心,寶寶碰到手指就會無意識的抓住,一會兒便放開。大人還可以把鉛筆桿、水果糖或其它光滑的小玩具放進他手心,讓其抓住。
  除了上面這些訓練方法外,還可用寶寶的手去觸碰某些物體,如吃奶時把寶寶的手放在母親乳房上或臉上,讓他觸摸。抱著寶寶時前方放一些玩具,讓他去觸碰,以幫助他進行早期的感知活動。訓練一段時間后他就會主動地抓握玩具。
  這個年齡選擇帶柄易于抓握能發出響聲的玩具比較適宜,如搖棒、嘩鈴棒、小搖鈴、各種環狀玩具等,裝有珠子和小鈴的玩具一定要結實,以防脫落后被寶寶誤食引起窒息。

  手眼協調能力的訓練

  三個月的寶寶能用眼睛看到自己的雙手,你會發現在寶寶清醒時經常在玩自己的雙手,兩手在眼前握著,手指亂動,手會抓臉抓衣被,因此要在寶寶睡著后用指甲刀輕輕剪去指甲,不讓他把臉抓傷,千萬不要用手套裹住寶寶雙手,因為他要用手來學本領。大人可在他手能夠著處吊一個小球,大人拿著寶寶的手去拍打吊著的球,使球前后晃動,引誘寶寶再去拍它。寶寶伸出手時有時會因位置不對而經常拍不到吊球,但練習多次后他就會調整手的位置和伸出的長度,逐漸擊到小球,擊中小球,這是手眼協調的結果。除了拍打吊起的球外,大人還可以一手豎抱寶寶,另一手提起寶寶的一只手去碰房間里懸掛的一些物品,大人可以說一些話以提高寶寶碰物的興趣,碰一下講一句,如“碰得高,碰得響,碰一碰,響一響,碰一碰,跳一跳。”大人可以輪流舉起寶寶的左右手碰物,當寶寶有些經驗后,可被動主動相結合,逐步過渡到主動碰物,為以后主動抓握物體打下基礎。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動手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首先,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進視覺、觸覺、動覺及感知覺的發展和相互間的協調。 
  其次,幼兒通過動用玩具及操作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掌握使用物體的方法。以后,幼兒便會逐步地掌握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經驗。 
  再次,幼兒通過手的操作,能進一步認識同一類物體的共性,因而使知覺更加具有概括性,并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產生準備條件。

  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培養孩子的手巧,一般可從三個方面做起:

  指導孩子做手工

  2歲半的孩子從簡單的一步折紙學起,到3歲時可學2—3步的折紙,3歲開始學拿剪刀,先學剪紙條,后學剪圖形,可以用紙條貼成鏈條或方紙貼成花籃等。4—5歲可以剪更復雜的剪貼和圖案。

  鍛煉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需從日常生活做起,父母要刻意培養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飯,學習擦桌子、掃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絹等,既培養了手的技巧也鍛煉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從游戲中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聰明的父母這時會順應孩子喜歡動手的規律,拿來一些廢紙讓他撕,給他一些木頭和棍子讓他敲,買來蠟筆教他學畫畫,找一些不用的小瓶、小盒讓他配蓋,為他準備一些積木和自制拼圖、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使他動手又動腦。孩子在動手時學會了技巧和專心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動手能力的一些小游戲

  下面的一些小游戲或者簡單勞動在家庭中就可以辦到,父母不妨讓孩子多鍛煉:

  撕紙
  拿五顏六色的紙,讓孩子自由地撕成條、塊,并可以根據撕出的形狀想像地稱為面條、餅干、頭發等等。如果家里有縫紉機,媽媽可以在比較硬的紙張上用縫紉機踏出針孔組成的各色圖形,讓孩子撕下來玩。

  相關閱讀:玩不厭的紙類游戲

  折手帕、紙巾
  手帕、紙巾都是柔軟的,可以隨便折成各種圖形,教給孩子怎樣折出角、邊,折成紙船、紙鶴、花朵、扇子等等。

  穿珠子、紐扣
  讓孩子用線、塑料繩把各種色彩、形狀的珠子、紐扣穿起來。隨著孩子動作的熟練和精細化,珠子和紐扣的洞眼可以逐漸變小,繩子逐漸變細、變軟。

  夾彈子、糖球
  讓孩子用筷子把碗里的玻璃珠或者糖球一顆顆夾到其他的容器里,鍛煉一段時間后可以換成顆粒更小的圓形豆子。

  比劃動作
  在唱歌、跳舞、學兒歌的同時,可以教孩子用小手比劃各種動作,把內容表演出來。

  手工制作和生活自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結合日常生活,讓孩子自己系鞋帶、拿筷子吃飯;給孩子準備小剪刀進行剪紙制作,玩插塑類的玩具等等都可以增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展。

  用左手?用右手?

  許多專家認為,強迫慣用左手的孩子使用右手,會導致口吃、閱讀困難或在感情上出現麻煩。 
  孩子是慣用左手還是慣用右手,這個問題有點復雜。有些嬰兒在一歲之前習慣于使用兩只手,到了一歲以后逐漸習慣于用右手或左手。有些嬰兒很早就顯露出要永久以右手或左手為主的偏愛。還有些嬰兒開始幾個月用一只手,過后,又轉向用另一只手。 
  對這一問題頗感興趣的科學家認為,不管孩子習慣用右手還是習慣用左手,這種特性是天生的,早晚要在每個人身上顯露出來,而且約有10%的人慣于使用左手。這與家庭也有一定的關系,因此有些家里可能會有幾個“左撇子”,有些家里可能就一個也沒有。 
  許多專家認為,強迫慣用左手的孩子使用右手,會導致口吃、閱讀困難或在感情上出現麻煩。因此,最好不要試圖給嬰幼兒施加影響,以免把有可能使用左手的孩子腦子里搞得一團糟。 
  如果你的孩子看上去慣用右手,或者左右手都行,那就假定他今后要慣于使用右手,把玩具拴在童車上靠近右手的地方,而且在給他玩具、食物和勺子時,盡量使他偏向使用右手。但是,如果他一開始就偏愛使用左手,或者說,如果今后他開始堅持使用左手,那就最好別同他爭辯、動手,讓他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