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寶寶身體的第一門戶

  為了獲得成長必需的營養,寶寶的首要任務就是吃。但是,吃進去的食物怎樣被消化、吸收、利用?它在寶寶體內的神秘旅程是如何被安排?寶寶的小身體做好了什么樣的準備去接受來自成人世界的粗糙食物?


  身體的門戶——口腔


  所有的食物都要先通過寶寶身體的小門戶——口腔。口腔里孕育著它的武器——牙齒以及唾液腺,另外還有幫助食物吞咽的小舌頭,食物在口腔里被初步咀嚼和消化后,進入下一個行程。


  口腔還可以阻擋一些有害病菌侵入寶寶體內,是名符其實的小門衛。但這個小門衛又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損傷和細菌感染,因為它還需要進一步的成長發育。


  口腔的成長


  牙齒、舌頭和唾液腺是寶寶口腔的重要零部件,它們的成長發育直接決定著寶寶斷奶食品添加的時間。


  牙齒根據功能分為切牙、尖牙、雙尖牙、磨牙,成人一般擁有牙齒28 ̄32顆不等。切牙即門牙,位于口腔正前方,主要用來切割食物;尖牙位于口角部,緊臨切牙,用于撕裂食物 ;雙尖牙緊跟在尖牙后面,可以搗碎食物;磨牙位于牙床后部,用來磨碎食物。此外,牙齒還有助于寶寶學習正確的發音,能使寶寶看起來更漂亮。


  舌頭是由不同方向的肌肉構成,是口腔里的攪拌機。它的上面分布著許多味蕾。在胎兒期,它們就已基本發育成熟,可以讓寶寶嘗出不同的味道;同時它也是寶寶學習發音的重要功臣之一。


  唾液腺是人體內三大消化腺之一,最主要的功能是分泌唾液,俗稱口水。唾液里含有淀粉消化酶,可以幫助分解食物;唾液可以潤滑口腔,使食物得以下咽;唾液還能殺死細菌,特別是蛀牙的細菌,保持口腔的衛生。所以當寶寶的口水越流越多,像安裝了一個小水泵時,那是寶寶的身體在發出信號:我可以嘗嘗母乳以外的食物了。




  ★ 牙齒的成長


  寶寶牙齒的發育,早在胎兒期就開始了。孕期第2個月,寶寶的牙胚就開始在頜骨內發育。


  寶寶出生時,小牙胚基本發育成熟,但它需要慢慢地成長,直至到寶寶6個月左右,才開始發芽萌出,大約2歲至2歲半左右20顆乳牙就會全部長齊。


  ★ 唾液腺的成長


  新生兒的唾液腺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唾液分泌很少,沒有多余的唾液流出來。加上此時寶寶的美餐主要是母乳,極易消化,對唾液腺的刺激也不大。


  寶寶3個月左右,唾液腺開始趨于成熟,唾液分泌量增加。但此時,寶寶的口腔較淺,容量相對較小,閉唇和吞咽的動作還不協調。他不知拿這么多的唾液怎么辦,只好任由流出小嘴外,像兩條小河流一樣順著嘴角彎彎曲曲流下來。此時的唾液中消化酶含量較少,這也是為什么還不能喂寶寶其他食物的原因。


  4、5個月時,寶寶的乳牙開始暗暗用勁,想要出頭露面,這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刺激牙齦上的神經,唾液腺也會反射性增加唾液的分泌,唾液中的消化酶也開始增多,這時寶寶就可以吃一些泥糊狀的食物。


  隨著寶寶的成長,吞咽功能進一步協調完善,到 2歲時,寶寶就不再會流口水,飲食結構也趨于平衡了。


  口腔的保護


  6個月內的寶寶,口腔護理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媽媽在哺乳后給寶寶喂少量的溫開水,口腔內殘留的奶液就會被沖下去。


  出牙后的寶寶,媽媽可以按照月齡的不同,為寶寶選擇一些護齒的牙刷、牙膏來做護理。


  6個月左右的寶寶出牙時會不停地流口水,當寶寶的臉頰受到刺激時,唾液分泌更多。寶寶來不及吞咽,唾液流出嘴外刺激周圍的皮膚,產生發紅、刺癢的癥狀。所以媽媽或其他家人不要用力親吻或用手捏寶寶的小臉蛋。


  小帖士:


  在新生寶寶的牙床上,偶然會發現有一些凸起的黃白色的小斑點,這就是俗稱的“馬牙”。屬于正常現象,一般寶寶不會有不適感,不需治療就會自行消失。媽媽們千萬不能用布擦或用針挑,否則,細菌很容易從破損處侵入,引起口腔炎癥。


  如果“馬牙”長得比較大,寶寶出現搖頭、煩躁、咬奶頭甚至拒食的現象,就需要去醫院請醫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