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用科學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智力發育。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科學家們認為人類大腦的結構是由遺傳的模式決定的。近年來,神經學家研究發現,兒童早期的經歷可極大程度地影響腦部復雜的神經網絡結構。小兒的生活環境會對其大腦結構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這聽起來令人驚訝。我們知道,人類大腦由大約一千億個神經細胞組成,而每個神經細胞都與大約一萬個其它細胞相連,每個細胞向相鄰的細胞發送信息速度為100次/秒。
美國科學家利用“正電子發射計算體層攝影”技術,對小兒早年大腦的發育進行掃描,觀察到孩子出生后,由于視,聽,觸覺等的信號刺激,腦神經細胞間迅速建立起廣泛的聯系。視覺是大腦發育的起點,在嬰兒生后幾分鐘內,當媽媽目不轉晴地注視著孩子的時候,嬰兒活躍的眼球會停止轉動,瞬間僅僅朝著媽媽的臉,這時小兒視網膜上的一個神經細胞就與其大腦皮層的另一個神經細胞聯系起來,媽媽的面部影像就在嬰兒大腦中留下永久的記憶。
3個月時,嬰兒視覺皮層的細胞聯系達高峰,2歲內大腦的每個細胞都與大約一萬個其它細胞相連。美被嚴重忽視的孩子,其腦部掃描圖中負責情感依附的大腦區域根本沒有得到適當的發育。3歲以后大腦就基本停止發育,大腦的復雜性和豐富性已基本定形,并且停止了新的信息交流,這時大腦的結構就已經牢固的形成。雖然這并不意味著大腦的發育過程已經完全停止,但如同計算機一樣,硬盤已基本格式化完畢,等待編程。
孩子幼時豐富多彩的生活經歷,有利于大腦神經細胞間的復雜聯系。在一個充滿憂慮和緊張氣氛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要比在充滿愛心,歡樂氣氛家庭里長大的孩子缺乏處理問題的方法,而且很容易被自身的感情壓垮。科學家們確信,孩子的早期經歷在他們的長遠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關專家發現平素一些自然而又簡單的動作,如摟抱,輕拍,對視,對話,微笑等都會刺激嬰兒大腦細胞的發育。早期教育的精髓不是灌輸各種知識,而是聆聽,指導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
上一篇:第一顆牙萌出后,去作次檢查
下一篇:寶寶咳嗽,父母得用心聽